種黃瓜最揪心的,就是結瓜后施肥跟不上!結瓜后的黃瓜秧像坐月子的婦人,身子虛卻得使勁“干活”。
營養跟不上可不得了,結的瓜不是歪扭就是長不大,秧子還容易早枯黃。咱莊稼人都盼著黃瓜結得多、長得水靈,關鍵得在節骨眼上施對“肥”。
黃瓜從開花到結小瓜這二十來天,正是“胃口最大”的時候。這時鉀肥得比苗期多四成,氮肥磷肥也得加三成,一點不能含糊。
要是餓著它,十個瓜里五個是彎鉤子,葉子黃得比平時快三倍。一棵秧子少結三四成瓜不說,瓜肉水分和甜味也直往下掉。有經驗的老農天天往地里跑,盯著瓜條一天長三四厘米才放心。
新葉子三天冒一片才算正常,他們伺候瓜秧比伺候孩子還精心。
追肥順序很講究,頭一緊要的是補鉀肥,這是壯力氣的“糧食”。
每畝地撒20 - 30斤硫酸鉀最管用,用草木灰撒四百斤也行,還能防病害。含氯的鉀肥可千萬不能用,那東西能讓黃瓜發苦,砸了賣相。施完鉀肥三天就能見效果,瓜條能粗上一韭菜葉寬,肉眼可見變化。
配上發酵好的糞水或豆餅肥,一瓢糞兌十瓢水,根須能多長三成。老輩人傳下“糞水養黃瓜,摘完一茬又一茬”的法子,確實好使。
葉面噴的“零嘴”也不能少,兩小把磷酸二氫鉀加半碗紅糖兌一桶水。趕太陽落山前噴上,隔七天噴一回,葉子綠得發亮,結瓜停不下來。施肥忌諱得記牢,尿素多了光長秧子不結瓜,還招蚜蟲搗亂。
地太干時別著急施肥,跟人餓久了不能猛吃大魚大肉一個理,得先補水。剛下過大雨也別施肥,雨水會把肥料沖跑,白糟蹋錢不說還沒效果。老農有個測墑情的土法子:抓把土攥成團,松手落地能散開就合適。
村里老輩還有個妙招,煮熟的黃豆當肥料,每隔十天往壟溝里撒一把。發酵過的黃豆效果更好,一斤黃豆爛地里,頂得上三兩化肥呢。要是把黃豆煮熟拌紅糖水,悶半個月做成肥水澆地,效果能翻番。
這么喂出來的黃瓜,個個粗直,賣相好,能賣個好價錢。
施肥時辰也有講究,趕早趕晚不趕晌午,早上露水沒干或傍晚最合適。施完肥得澆透水,就像吃完飯得喝口湯順順,讓秧子好吸收。
平時多留心瓜秧長勢,節巴超過四指寬要少給氮肥,不到三指寬得多補。
遇上晝夜溫差大的天氣,記得補點鈣肥防裂瓜,不然爛瓜可惜了。把這些門道摸透了,一畝地收上萬斤好黃瓜不算難事,八成半都是商品瓜。
有人可能疑惑,老輩土法子和新農技咋結合?其實很簡單,靈活用就行。肥施對了,瓜條粗直賣相好;肥錯了,歪瓜裂瓜產量掉,差別可大了。
現在不少人圖省事用化肥,卻忘了老法子養地又養秧,得兩者結合才好。
你看那綠汪汪的瓜秧子,掛滿手指頭粗的黃瓜,心里甭提多舒坦。
說到底,給黃瓜追肥就像照顧孩子吃飯,不能餓著也不能撐著,得順著性子。該補鉀時別吝嗇,該控氮時手要緊,用心伺候才有好收成。咱莊稼人靠地吃飯,把這些施肥門道記牢,收成準錯不了。
想知道更多黃瓜種植的土法子和新農技,關注咱天氣號,天天有干貨。
以上法子供參考,具體還得看自家地塊墑情和瓜秧長勢,靈活調整才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