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玉米紋枯病
危害特征
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葉鞘、莖稈、果穗。
葉鞘和果穗苞葉發病:產生淡褐色水漬狀不規則病斑,病健交界處不明顯,病斑后擴展融合成云紋狀大病斑,中部灰褐色,邊緣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擴展。嚴重時根莖基部組織變為灰白色,次生根黃褐色或腐爛。
多雨、高濕持續時間長時,病部長出稠密的白色菌絲體,菌絲進—步聚集成多個菌絲團,形成小菌核。病株莖稈松軟,組織解體。為害苞葉,癥狀同莖稈。
防治方法
(1)選種抗耐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玉米心葉期或發病初期,結合田間農事操作,摘除病株下部的葉片和葉鞘,可減少病菌再侵染的機會。
(2)種子處理:用5%戊唑醇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1%拌種。
(3)玉米拔節期至抽雄期,結合玉米褐斑病、大斑病、小斑病等其他病害的防治可噴施下列藥劑:25%丙環唑乳油1000~1500倍液;或苯甲·丙環唑乳油400~600倍液;或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10、玉米銹病
危害特征
玉米銹病主要侵害葉片,也為害玉米苞葉和葉鞘,嚴重時也為害莖稈,田間發病時,先從植株頂部開始向下擴展。
發病初期在葉片基部散生淡黃色斑點,后突起形成紅褐色疤斑,破裂散出鐵銹色粉狀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突起,開裂露出褐黑色冬孢子。
發生嚴重時,葉片上布滿孢子堆,造成大量葉片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飽滿,導致減產,更重時,造成葉片從受害部位折斷,全株干枯,減產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清除田間、地邊雜草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合理施肥、灌水,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玉米大喇叭口期,病害發生初期,田間病株率達6%時開始噴藥防治,可選用以下藥劑防治: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懸浮劑40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4000倍液。
11、玉米炭疽病
危害特征
主要為害葉片。產生梭形、中央淺褐色,四周深褐色的病斑,病部生有黑色小粒點,后期病斑融合,致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倒茬;收獲后清除病殘體,及時深耕;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早播,種植密度適當,增強田間通透性;雨后及時排水,適時追肥,提高抗病力。
(2)拌種:用種子重量0.5%的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3)發病初期,選用下列藥劑防治: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聲明】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系本平臺并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在24小時內刪除該文章,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