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種西瓜最怕忙活半年瓜不甜,老把式總結三個關鍵坑。
頭一坑是亂用化肥,好多人剛開始不懂。總覺得尿素撒得多瓜秧長得旺,葉子綠得滴油。
可西瓜切開沒甜味,跟黃瓜似的,問題出在鉀肥少。鉀肥就像給瓜送糖的車,缺了它糖分堵在藤上。
無籽瓜得比有籽瓜多補兩成鉀肥,這點特別要記住。下肥得分三步來,整地先鋪牛羊糞。
一畝地堆上二千斤,底肥足了苗才壯。
藤子爬滿架時追肥,有籽瓜十五斤鉀肥配十斤磷肥。無籽瓜得再加五斤鉀,膨果期鉀不足可不行。
瓜長到雞蛋大時噴葉面肥,半兩磷酸二氫鉀兌三十斤水。
十天噴兩回,好比給瓜喂紅糖水,去年糖度到十三。
第二坑是澆水不看時候,膨果期最容易出錯。好多人怕旱著三天兩頭澆,結果甜味全被沖沒了。前年雨水多,大棚無籽瓜天天澆水,瓜瓤像稀飯一樣。
現在知道了,坐住小瓜前讓地皮潮乎,瓜大碗口大就控水。有籽瓜耐旱,地干透半個月再澆透,旱勁能逼出甜味。
無籽瓜根淺,干十天得澆小水,還得早晚澆別晌午澆。晌午澆水容易激著根,這點細節很關鍵。第三坑是摘瓜不會看火候,早摘晚摘都不行。
早三天瓜心發白,晚三天瓤子發軟,口感差很多。有籽瓜像“8424”三十天熟,無籽“黑蜜”得等三十五到四十天。
摘瓜要看三樣,先看花紋,有籽瓜綠得發黑紋路深。無籽瓜皮發亮,花紋縫里泛黃斑,這是成熟跡象。再摸瓜皮,有籽瓜摸著拉手,無籽瓜光溜但有彈勁兒。
最后聽聲兒,有籽瓜拍著“嘭嘭”悶響,無籽瓜像敲木頭墩子。種瓜跟做飯一個理,火候到了才出味,經驗得慢慢琢磨。無籽瓜多補鉀少澆水,有籽瓜靠旱勁,道理記心間。
把這三點做好,瓜甜得能粘手,刀碰瓜皮糖水就外流。這樣的瓜拉到集上不愁賣,誰見了不夸一句好。不過也有人說,各地氣候不一樣,法子得靈活變。
比如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澆水施肥得調整,您覺得呢?
種瓜是個細活,每個環節都重要,新手常踩這三個坑。數據也能說明問題,合理用肥的瓜田,糖度能提升兩到三度。產量還能增一成,這都是老把式實踐出來的。
現在種瓜技術在變,但老經驗依舊有用,關鍵是會結合。
您家種瓜遇過哪些難題?評論區說說,大家互相支招。
關注天氣號,后續分享更多種瓜技巧,幫您避開更多坑。以上經驗供參考,具體還得看地塊和氣候,靈活調整最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