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國后,在全球有很多敵人,也有很多朋友。提到朋友,就不能不提到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和中國于1949年建交,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 。兩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關系密切,阿爾巴尼亞可以說是中國在歐洲最親密的伙伴和兄弟。
當年的中阿關系宣傳畫(地拉那為阿爾巴尼亞首都)
60年代中蘇交惡,阿爾巴尼亞在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上公開支持中國,批評蘇聯對中國的指責,與蘇聯決裂,開始全面支持中國,這使得中阿關系進一步加深。
中國稱頌阿阿爾巴尼亞為“反修先鋒”,阿爾巴尼亞領導人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1908年10月16日—1985年4月11日)被毛主席稱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阿爾巴尼亞成為“歐洲社會主義明燈” 。
恩維爾·霍查
中國對待自己的朋友,一向是仁慈而慷慨的。
我國對阿爾巴尼亞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包括糧食、工業設備、軍事裝備等等,援建了紡織廠、鋼鐵廠等近100個工業項目,提供了大量的飛機、坦克、軍艦,并無償提供2100萬美元現金。 霍查擔心遭受潛在的入侵,我國甚至幫助他們建設了大量碉堡,遍布阿爾巴尼亞全境,阿“碉堡之國”的稱號即由此得來。
即使在自身遭受困難的時期(如“三年自然災害”),中國仍然沒有間斷對阿提供巨額援助,大到建設工廠、小到貨幣印制,中國累計給阿爾巴尼亞提供了超100億元人民幣的物資(折合當前價值則達到數千億) 。
提到貨幣印制,這項事務也是這個時期中阿關系的縮影。
1957年版阿爾巴尼亞紙幣
阿爾巴尼亞的貨幣稱為“列克”,1957年版的阿爾巴尼亞列克是由蘇聯格茲納克印鈔廠(Goznak)代印的,阿與蘇聯決裂后,蘇聯人自然也就不會再給他們印制錢幣,阿爾巴尼亞的目光就轉向中國。
1963年,在兩國貿易會談的時候,阿爾巴尼亞要求由中國無償為其代印紙幣、代鑄硬幣。考慮到雙方的親密關系,中國答應了阿爾巴尼亞的要求。
中國為阿爾巴尼亞印制的這套紙幣發行于1964年,共有1、3、5、10、25、50、100列克7種面值。全套紙幣從設計到印刷制作,所有成本均由中國一力承擔,阿爾巴尼亞需要做的,只是把紙幣拿去使用。
1964版5列克紙幣
我國對外一向是真心誠意,凸顯大國風范。1964年版列克紙幣印制得非常精美,全套紙幣使用凹版雕刻和彩色膠印工藝,其中,1、3、5、50、100面值由北京印鈔廠印制,10、25面值由上海印鈔廠印制。無論大小面值,均為滿版水印。
為阿爾巴尼亞印鈔用的水印紙是由保定鈔票紙廠為其專門特制的,水印圖案為實心五星和“B.SH.SH"構成(阿爾巴尼亞銀行Banka E Shtetit Shqiptar的縮寫)。這批印鈔紙的質量優于同期我國自己的第三套人民幣,鈔票尺寸也遠大于第三版人民幣。
這套紙幣的設計上風格與我國人民幣接近,多種面值的場景和造型都與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幣類似,只是人物換成了歐洲人的形象,這種相似也彰顯了兩國親密無間的友誼。
阿爾巴尼亞列克與人民幣設計元素對比
這個階段,阿爾巴尼亞對中國的付出,大多都是國際政治上的支持,在其他方面,一直是在孜孜不倦地索取。
1971年10月25日,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聯合提出了“兩阿提案”,驅逐了臺灣省偽政權的代表,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國際地位提升,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調整了外交策略,開始與西方國家接觸,中美關系也日漸緩和,這就導致阿爾巴尼亞的戰略價值開始下降。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引起阿爾巴尼亞的不滿,他們質疑中國為何不與他們商量就接納尼克松訪問,希望中國繼續對抗蘇聯和美國,認為中國這么做等于“背離了社會主義陣營”。
尼克松訪華
另外,還有一些地緣政治因素,七十年代初,中國開始發展與南斯拉夫等國的關系,而阿爾巴尼亞與這些國家存在歷史矛盾,感到被忽視甚至被人背叛,加劇了和我國的嫌隙。
在有嫌隙的前提下,阿爾巴尼亞也沒有停止向我國索取。除了物資索取外,1975年,阿爾巴尼亞又向中國提出印制紙幣的要求,我國在綜合考量后,沒有拒絕。
這套紙幣于1976年交貨,和1964年的列克紙幣票面上的區別僅僅是“年份由1964變成1976”,沒有其他的不同。除了100列克紙幣的印廠由北京印刷廠更換為五〇一廠,其他面值的紙幣仍舊由1964年的印制廠原廠續印。
毛主席去世后,鄧公推動改革開放,而阿爾巴尼亞的霍查堅持走極左路線,批判中國的政策為“修正主義”,認為中國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加劇了中阿矛盾。
1976版10列克紙幣
阿爾巴尼亞將中國援助視為“理所應當”,揮霍浪費中國節衣縮食提供的援助物資,甚至要求中國為其每個村莊都提供電視機,只要知道70年代我國國民生活是個什么狀態,就能明白阿爾巴尼亞是多么無恥。
一旦援助沒有及時到嘴里,就有人去中國駐阿大使館鬧事質問,到后來,甚至還在中國駐阿大使館里安裝竊聽器,監聽中方的外交人員。
1978年,中國決定終止對于阿爾巴尼亞的一切援助,撤回所有在阿項目和人員,兩國的兄弟情誼走向終結。與中國徹底決裂后,阿爾巴尼亞開始在國際上反華,甚至在1979年爆發的“中越戰爭”中,高調支持越南,更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慨。
失去中國援助后,霍查政權封閉國家,推行極端自力更生的政策,阿爾巴尼亞的經濟陷入癱瘓,成為“歐洲最窮國家”。
1991年,隨著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政權也隨之產生更迭,直到此時,中阿兩國才逐步恢復外交關系,但也難以回到以前“兄弟國家”的親密狀態了 。
回復外交關系之后,1992年,中國又為阿爾巴尼亞續印了10和50列克的紙幣,并且新增印制了200、500、1000列克三種大面值紙幣,均由上海印鈔廠印制——當然,這次是收費的。
1992年版200列克紙幣
我國為阿爾巴尼亞印制過3個批次總共10種面值的紙幣。紙幣代印從大包大攬的免費到正常收費,中阿關系也從“牢不可破的友誼”到決裂再到回復正常外交狀態。升米恩斗米仇,真正的伙伴關系,真正的合作永遠需要建立在平等、互惠互利與戰略共識之上,這才是真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