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利益至上、站隊選邊的世界里,誰還在乎“朋友”二字?尤其是在歐洲,面對重重壓力,真有國家愿意與中國深度捆綁,甚至盼著中國強大?答案是肯定的!
歐洲大陸,多少年都是法德兩國搭臺,跟著美國指揮棒轉,可有這么三個國家,他們不隨大流,敢于與中國真誠交往,
他們之中,一個是在戰火中與中國同呼吸共命運的“血盟”,一個是在歐盟內部屢次仗義執言的“獨行俠”,還有一個是銘記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真君子”。
那么,這三個國家究竟是哪三個國家?
共患難的兄弟:塞爾維亞
要說歐洲誰跟中國感情最鐵,塞爾維亞這名字肯定第一個蹦出來,尤其是自疫情以來,更讓很多曾不了解塞爾維亞的人了解到了塞爾維亞以及其現任總統武契奇。
2021年,在西方媒體都在抨擊中國疫苗、當歐盟“疫苗護照”排除中國新冠疫苗時,武契奇不僅用接種證明中國疫苗安全可靠,還多次打臉歐盟。
比如他多次以“深情親吻五星紅旗”“哽咽致謝”等舉動表達對中國的感激,這些畫面通過社交媒體在中國廣泛傳播,引發強烈情感共鳴。
其實,塞爾維亞和跟中國的情誼,并非是近年來奠定的,而是一起從風里雨里、血里火里走過來的。
塞爾維亞的前身南斯拉夫,那個時候的南斯拉夫屬于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歐洲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并在冷戰期間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
盡管曾因意識形態分歧導致短暫的疏遠,但在1977年,時任南斯拉夫總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鐵托訪華后雙方恢復合作,奠定了長期友好基礎。
1991-1992年,南斯拉夫解體后,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南斯拉夫同盟共和國,2006年,黑山獨立后,塞爾維亞繼承了對華友好傳統。
尤其是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造成3名中國記者犧牲,這一事件被兩國視為“鮮血凝成的友誼”,成為中塞關系升華的重要轉折點。
此后,塞爾維亞在涉及中國主權的國際場合始終堅定發聲,比如:塞爾維亞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
而我國也始終堅持支持塞爾維亞的領土主權完整,尤其是在塞爾維亞科索沃問題上我國明確反對分裂。
光有感情不行,經濟合作與戰略對接上中塞也有很多合作,塞爾維亞是最早同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之一。
中國通過投資斯梅代雷沃鋼鐵廠、博爾銅礦等項目,挽救了當地瀕臨破產的企業,并引入先進技術提升產能,匈塞鐵路、E763高速公路等基建合作,顯著改善了塞爾維亞的交通網絡。
2024年中塞雙邊貿易額57.3億美元、同比增長31.8%,其中中方出口額34.5億美元,進口額22.9億美元。
特立獨行的遠見:匈牙利
再看看匈牙利,他們身上有些印記,在歐洲顯得挺特別,反倒讓我們東方人覺得眼熟,因為追溯過去,匈牙利人普遍存在一種“東方情結”,很多人自認為是漢代匈奴的后代。
最直觀的,就是名字,我國人姓在前,名在后,這是刻在骨子里的傳統,你猜怎么著?匈牙利人也是這樣!
在西方世界里,絕大部分國家都是名在前、姓在后,匈牙利這么一來,一下子就成了“顯眼包”,你說這是不是巧得挺有意思?
再聽他們說匈牙利語,這門語言,跟周邊的德語、斯拉夫語系完全不是一個路子,有學家研究發現,匈牙利語里有些詞匯和發音,跟我們突厥語系或者一些北方民族語言有點聯系。
雖然沒有學術界沒有證實直接血緣,那我們就撇開這些歷史起源來看現實,中國和匈牙利為啥這么“鐵”?
1949年新中國剛成立,同年10月4日,匈牙利就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在10月6日和我國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進入新世紀,兩國關系更是上了快車道,在歐盟內部,匈牙利經常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發出相對客觀甚至支持中國立場的聲音,甚至有時候不惜跟歐盟主流拉開距離。
經濟上,匈牙利更是積極擁抱中國的合作,匈牙利是歐洲首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的國家,像我們的匈塞鐵路就是關鍵一環。
別的國家還在糾結華為5G的時候,匈牙利早就跟華為合作上了,疫情期間,匈牙利也是歐洲國家里比較早大批量采購和使用中國疫苗的。
這些都足以說明,匈牙利在處理對華關系時,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非常務實的考慮,這些年,中國對匈牙利的投資和雙邊貿易額都在穩步增長,是實打實的互利共贏。
雪中送炭的情義:希臘
還有希臘,這個古老的愛琴海文明發源地,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在歐洲國家里也是獨樹一幟,這份情誼,很大程度上源于雙方都在對方最困難的時候敢于伸出援手。
當年我們買回“瓦良格”號航母(也就是后來的遼寧艦),過土耳其海峽時,土耳其在美國的慫恿下百般刁難,想趁火打劫。
土耳其以“航母體積過大可能阻塞博斯普魯斯海峽”為由,要求中國支付10億美元保證金并簽署多項“霸王條款”。
這時候,希臘站了出來,希臘以國家名義為中國提供擔保,免除了天價保證金,并通過外交斡旋促成土耳其放行。
希臘不僅主動做了擔保,還派了拖船協助,這才讓我們的航母順利通過海峽,這份情誼,中國一直記著。
2009年希臘債務危機時,歐盟內部的那些“兄弟們”,雖然嘴上說得好聽,但真正來幫忙的寥寥無幾,就在希臘快撐不下去的時候,中國通過購買國債、投資港口等方式為希臘提供支持。
2011年利比亞戰亂期間,當希臘仍處在經濟危機的沼澤中的時候,希臘依然選擇協助中國完成四次大規模撤僑行動。
種種互相幫助,都是雙方的“雪中送炭”,也奠定了雙方的情誼,在經濟上,比雷埃夫斯港是雙方合作典范,自2008年中遠海運接手后,該港現已成為地中海最大港口。
結語
你看,塞爾維亞的故事,是共患難后的兄弟情。匈牙利,是聰明人認清大勢后的務實。希臘,是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他們沒有隨大流,沒有跟著別人起哄,而是選擇了從自身利益和歷史情誼出發,發展與中國的關系。
在這個越來越復雜的世界上,也許只有跳出那些小圈子、真心實意地合作,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