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1日,突然傳來噩耗,時任山東軍區第二副司令兼新四軍第二副軍長的羅炳輝因為腦溢血離世,享年49歲。這個消息傳來,在新四軍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羅炳輝那么年輕,更因為羅炳輝這一生都沒有打過一次敗仗!
毅然從軍
羅炳輝是云南人,父親是當地的佃戶,家境十分貧苦。在羅炳輝的印象中,父親每天都要不停的勞動,卻絲毫得不到尊重,整日里都要被土豪劣紳欺壓。年僅11歲的羅炳輝見不慣土豪劣紳,上前與土豪劣紳爭論,雖然贏得了一時間的勝利,但也因此被土豪劣紳懷恨在心。
11歲的少年,哪里懂得人性的險惡。那些被他頂撞的土豪劣紳,很快就做了一個局,誣陷了羅炳輝家,企圖趁機對他們家巧取豪奪。面對如此不公平,羅炳輝依然沒有畏懼,竟然只身一人前往縣城告狀,想用實際行動換一個公平。
但當時的縣城多么黑暗啊,縣官與這些土豪劣紳狼狽為奸,背后的利益糾葛錯綜復雜,咋可能替一個11歲的孩子出頭?結果可想而知,羅炳輝這邊拼了命的反抗,也不過換來土豪劣紳們損失一些錢財,到最后什么也沒改變,他的父親依然要被欺壓,地主老爺們還是高高在上。
但在1913年的一天,羅炳輝卻見到了讓他印象深刻的一幕。此前一直囂張跋扈的惡霸謝介臣,面對當兵的人整治時,態度竟然前所未有的乖順。也正是受這次事件影響,羅炳輝立志要參軍,讓那些欺壓他的地主惡霸,再也不敢欺負自己。
只不過,羅炳輝還是太年輕了,就在他去昆明報名參軍時,終于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舊軍隊里的貓膩不比地主少,若沒有關系,空有一腔熱血根本參不了軍。無奈之下,羅炳輝為了謀生開始了打工生涯,替人做過飯,喂過馬,甚至還學了一段時間的木匠。
經過這段時間的歷練,羅炳輝總算是明白了,只要在這個舊社會的籠罩下,無論做什么都免不了要被壓榨。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羅炳輝兩年后還是遇到了一次良機,這才偶然進了部隊當兵,跟著唐繼堯南征北戰。
長征立功
在這段時期,迎來了羅炳輝的事業上升期,不僅憑借勇猛作戰建立的軍功,還得到了唐繼堯的賞識。唐繼堯對羅炳輝有多器重?即便是因為兵敗而避逃香港時,也不忘帶著羅炳輝。只不過,羅炳輝參軍可不是為了大富大貴,反而對唐繼堯這種靠盤剝百姓來支撐的奢靡生活頗為不齒。
于是,羅炳輝為了自己的追求,毅然放棄多年的經營,重返軍隊。羅炳輝在此期間參加了北伐,但結果不甚理想,曾經參軍之初的抱負未能實現,反而愈發迷茫。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羅炳輝偶然間在贊堅的追悼會上,聽到了朱德的一次演講,總算是明白了工農兵聯合才能打倒土豪劣紳的道理。
朱德的這番話,對于當時的羅炳輝而言無異于一盞指路明燈。后來,羅炳輝在江西省吉安縣任靖衛大隊大隊長期間,與我黨的軍隊有過很多次交手,在審訊俘虜時,思想上發生碰撞。羅炳輝這時終于意識到,自己的立場錯了,想要讓百姓擺脫壓迫,就要和舊軍閥劃清界限,棄暗投明之下,起義來到了我軍隊伍。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云便化龍。羅炳輝加入我軍以后,很快被提拔為紅九軍團軍團長。但這個任命下來不久,羅炳輝也迎來了第一次作戰考驗——率部擔任后衛。湘江一戰,可謂慘烈,擔任后衛的紅九軍團犧牲最大,但羅炳輝從始至終沒有過半點怨言,順利完成任務。
未嘗一敗
羅炳輝很會打仗,無論什么時候都不會紙上談兵,哪怕在血戰延壽圩這種激烈的戰斗中,面對5倍于己的敵人,也始終保持在前線親自指揮。羅炳輝這個級別的指揮官,完全可以退到后方指揮,但羅炳輝卻從不會如此,因為他認為只有自己親自在前線,才能準確掌握什么地方能打,什么地方不能打。
最重要的是,羅炳輝不僅在指揮作戰時親臨前線,他還會對麾下的將士們十分負責。羅炳輝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戰術不是紙上學來的,而是實戰打出來的。最好戰術從來不在書本上,而在死人堆里,這都是前人打出來的經驗,要活學活用,不能生搬硬套。
羅炳輝認為,戰爭有犧牲是避免不了的,但他手底下的戰士不能白白犧牲,這也是羅炳輝每次作戰都要親自在前線勘察,根據地形和雙方情況靈活制定戰術的重要原因。就以羅炳輝的梅花樁戰術為例,他用兵不會只集中于一點和敵人硬拼,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更會布置梅花樁陣地。
這種將兵力分散,如同梅花花瓣一樣的排兵布陣,比傳統的埋伏更加有威懾力。敵人一旦進入埋伏,四面開花,顧此失彼,當年用這招阻擊敵人救下我軍主力,深得中央軍委的贊賞,稱羅炳輝能擋萬軍。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完全優于我軍,但羅炳輝率部與日軍交鋒期間,還是從未打過敗仗。日軍的戰斗力強,羅炳輝不會和日軍硬碰,總是派小股部隊襲擾,一觸即離。日軍若不追擊,便會形成螞蟻啃象的局面,補給線和小股部隊不斷被蠶食。
如果日軍追擊會怎么樣?羅炳輝會命人且戰且退,將日軍吸引進提前布置好的梅花樁陣地,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白天進山隱蔽休息,夜間行動打擊日寇。羅炳輝為了提升殲敵數量,還建造一種很堅固的碉堡,里面架設一挺機槍和大量糧食彈藥,卻沒將伏兵設置在碉堡周圍,而是距離很遠的山腰,打得日軍狼哭鬼嚎。
不過,這種做法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風險很高。羅炳輝為何如此自信?因為碉堡在哪里建造,里面如何配置人員,兩個碉堡之間的距離能否互相支援,伏兵又設在何處才能與碉堡相互配合,這些內容都是羅炳輝親自完成。
但也正因為如此,羅炳輝的戰績彪炳,身體的消耗也很大。多年的征戰下來,羅炳輝的高血壓十分嚴重,抗戰勝利那天都在昏迷中,次日醒來才得知好消息。后來,羅炳輝指揮棗莊戰役勝利后,身體情況愈發不濟,纏綿病榻之際,陳毅親自過來看望。
遺憾的是,羅炳輝被送往臨沂救治途中,病情不斷惡化,呼吸都開始困難起來。羅炳輝叫司機停車休息時,仍然不忘叫人給隨行人員發食物,自己卻很快閉上了眼睛,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羅炳輝的戰績如同一顆明星,永遠閃耀在歷史長河中,成為后世公認的軍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