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如有身體不適請咨詢專業醫生。
2025年了,新冠病毒還沒有“下線”。它不像流感,來了走、走了還來,它像個賴在家里的不速之客,變著花樣,隔三差五冒個頭。
你以為它走了,它又換個殼回來。這幾年,醫院里見得多了,輕的發燒咳嗽,重的進ICU插管,甚至猝不及防地丟了命。
有些人問:“不是都陽過了嗎?還怕啥?”我只說一句話:新冠不怕你陽過,就怕你不準備。
病毒變異快,傳播速度更快,現在不少人又開始中招,有的家庭一人陽,全家倒。尤其是老人、慢性病患者、體質差的人,往往是“陽”得最重的。你得過了,它沒得過,你輕了,他可能就重了。
講真,不是病毒變強了,而是人放松了。很多人以為疫情結束了,口罩不戴,藥不備,體溫計都扔了。結果發燒了、干咳了,家里連個退燒藥都沒有。醫院排隊排到門外,急診室爆滿,醫生累得連軸轉,病人卻只能干等。
我當醫生幾十年了,見慣生死,但最怕的不是病情重,而是明明能防、能緩解、能準備的,偏偏家里什么都沒有。特別是那種“沒事兒吧,扛扛就過去了”的心態,真的容易出事兒。
今天我不講大道理,就跟你掰扯掰扯,新冠沒走,家里到底該備點啥。不是讓你囤貨,不是制造恐慌,而是實話實說:關鍵時刻,有這七樣東西,真能救命。
第一樣,退燒藥。別以為發燒就扛一下。38度以上,尤其是老人、小孩或者本身有基礎病的人,拖一拖就容易出事。
家里常備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這種常規退燒藥,安全性相對高。千萬別等發燒了才跑藥店,那個時候可能買都買不到。
第二樣,體溫計。你不測體溫,怎么知道燒沒燒?有感冒癥狀第一時間測體溫,是判斷是不是感染的第一步。現在電子體溫計便宜又準確,家里至少得有一個。而且要教孩子和老人怎么用,別等急了才抓瞎。
第三樣,指脈氧儀。這玩意兒以前沒人重視,但新冠一來,它就成了“生命線”。尤其奧密克戎和后續變種,最危險的是“沉默性缺氧”——你不覺得喘,可血氧已經低得嚇人。指脈氧能及時發現問題,低于93就得警惕,低于90要立刻就醫。
有個60多歲的糖尿病患者,燒退了以為沒事了,結果突然暈倒。送來一測血氧才80,肺部感染嚴重,幾乎送命。如果他家早有個指脈氧,早發現,早送醫,可能就不會這么兇險。
第四樣,抗病毒藥物。這個說起來要謹慎,目前國家批準的新冠抗病毒藥物主要是奈瑪特韋/利托那韋聯合(商品名帕羅韋德),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才安全有效。這類藥物在發病5天內用效果最好,但醫院常常難預約,社區診所也不一定有。
我建議家中有高風險人群的家庭,提前咨詢醫生是否有必要預留一盒。不是鼓勵亂吃藥,而是有備無患總比臨時亂跑強。
第五樣,口罩。別以為現在不戴了就沒用了。新冠傳播力依舊強,尤其在醫院、地鐵、超市這種密閉人多的場所,口罩仍然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之一。
而且現在流感也多,戴口罩能一舉兩得。家里常備醫用外科口罩或N95,特別是給老人和免疫力差的人外出用。
第六樣,基礎慢病的常用藥。以前就有患者因為封控時拿不到降壓藥、降糖藥,血糖血壓飆上天,最后進了ICU。
現在雖然不封了,但一旦感染新冠,原有疾病可能會被“推一把”。家里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的,一定要備足一個月的藥量,不能斷。
而且感染后,有的藥物可能要調整劑量,比如糖尿病患者發燒時,食欲差但血糖可能飆高,這時候如果沒有醫生指導,容易出事。準備好藥、準備好血糖儀、血壓計,關鍵時刻能救命。
第七樣,飲水、營養補充和電解質水。很多人感染后高燒不退,出汗多、食欲差,身體處于脫水狀態。
尤其是老人,不口渴也要喝水,因為脫水往往是無聲的殺手。可以備一些電解質飲料、口服補液鹽,也可以自制淡鹽水,但關鍵是——要意識到喝水的重要性,不是等渴了再喝。
還可以準備一些易消化的高能量食物,比如粥、蛋羹、營養粉、罐頭。別小看這些,發燒時吃不下飯,這些東西能撐過最難的幾天。
很多人覺得這些東西“不就是感冒嘛,有必要搞這么多?”我也希望你一輩子都用不上,但作為醫生,我見過太多“本來沒事,結果拖出事”的例子。
有個小伙子陽了沒在意,發燒不退,一直咳嗽,最后肺部感染加重,住進了重癥病房。他自己說,早知道會發展這么快,早就該吃藥、該看病、該準備東西了。
新冠不是猛獸,但它的危險在于“你低估了它”。而準備這七樣東西,不是恐慌,是對自己和家人的負責。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孕婦、孩子、慢性病患者的,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你可以不緊張,但得有點數。
新冠這幾年教會我們的不是“該忘記”,而是“要記得”。記得它曾經帶來的混亂、傷害和不可預測,也記得——我們不是無能為力,而是可以做好準備。
不是讓你每天提心吊膽,而是讓你在面對它的時候,有底氣、有選擇、有應對的能力。
說到底,醫生能做的,是在你生病時幫你。但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在健康時做的準備。
愿你永遠用不上,但也希望你永遠都備著。
參考文獻:
[1]張文宏,李蘭娟.新冠病毒感染臨床救治與防控經驗[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3,41(01):1-5.[2]王麗,趙倩.家庭中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藥品與物資儲備建議[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24,44(03):245-248.[3]劉穎,陳晨.指脈氧在新冠疫情中的應用與意義[J].中國急救醫學,2023,43(09):892-89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