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的一趟中東之行刷屏了全球財經圈,原因不是因為他發了什么驚世駭俗的推特,也不是他跟中東王室又合了多少影,而是波音公司在這場“飛機外交”中狠狠收割了一筆超級訂單。
短短四天,中東三國卡塔爾、沙特、阿聯酋一共下單268架波音飛機,總金額高達960億美元,直接刷新民航史訂單金額紀錄。看似是一場商業交易,背后卻是美國與中東經濟、政治、軍事關系深度捆綁的又一次實戰演練。
一、四天268架訂單,波音翻身仗來了
自從2018年以來,波音的日子不算好過。MAX系列接連出事,產能吃緊,財報連續虧損。到了2024年,全年巨虧118億美元。不過就在2025年第一季度,波音開始收窄虧損,營收同比上漲18%。
這時候,特朗普來了。5月13日至16日,他開啟了為期四天的中東之行。這趟行程看似是舊友聚會,實際上是貨真價實的“飛機外交”。
卡塔爾航空:直接豪擲960億美元,訂購210架波音飛機,包含130架787夢想客機、30架777-9,以及50架后續選購權。
沙特公共投資基金AviLease:訂購20架737-8,并保留10架選擇權。
阿聯酋阿提哈德航空:簽下145億美元,買下28架787和777X。
四天時間,268架訂單,波音直接成了特朗普外交舞臺上的最大贏家。這不僅是波音百年歷史上單筆金額最大的訂單,也是美國總統出訪期間飛機訂單數量最多的一次。
二、“飛機外交”背后的套路
其實,“飛機外交”在國際政治里由來已久。每逢大國領導人出訪,帶著本國大型制造企業CEO同行,談完政治簽大單,搞經濟捆綁,是慣常套路。飛機這種高價值、強依賴的工業品,更是其中的王牌。
波音飛機價值動輒上百億美元,采購決定往往綁定多年的經濟、維修、技術、人員培訓等后續合作。一旦簽下訂單,等于把供應鏈和航司運營體系也半永久性捆在一起,形成穩定的經濟聯系。
美國這波“飛機外交”,不僅讓波音回血,也為GE航空航天賣出了400多臺發動機,附帶的發動機維護、零配件供應、軟件服務,未來還會源源不斷產生現金流。
而中東三國借此也穩固了與美國的經濟合作,為自己爭取更多安全、能源、AI合作投資項目,可謂各取所需。
三、中東航司:野心比飛機訂單更大
比波音訂單更值得關注的,是中東航空公司的擴張雄心。以卡塔爾航空為例,原有230架飛機,直接下單210架,機隊幾乎翻番。尤其是寬體機——波音787和777X,這可是洲際遠程航線的主力機型。
過去十年,中東航司靠著地理優勢(連接亞、歐、非三大洲)+開放天空政策,迅速崛起。迪拜、阿布扎比、多哈這些城市,航程距離歐美、亞太基本均衡,成了天然航空中轉站。
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阿提哈德航空這三巨頭,逐漸撬開了歐美航司傳統壟斷的國際長途市場。憑借高品質商務艙、優質中轉體驗、中東王室財團不差錢的資本支撐,這些航司迅速擴大航線網絡。
根據奧緯咨詢預測,2025-2035年,中東地區商業航空公司機隊年均增長率將達5.1%,遠超全球2.8%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中東航司的機隊規模預計將從1800架增長至2557架,全球占比從5.3%升至6.7%。
這說明什么?中東航司的擴張計劃,才剛剛開始。
四、空客也沒被晾著
雖然這波特朗普帶著波音賺足了風頭,但中東市場并沒有一邊倒。空客在這里也有穩固陣地。
例如,沙特航空就在2024年5月下單93架A321NEO和12架A320NEO,總價值190億美元。沙特新成立的利雅得航空,也有意采購空客客機。
飛機采購這種大單,背后因素極為復雜——價格、交付周期、維護成本、發動機選擇、航線網絡布局、現有機隊兼容性,都會影響航司決策。所以,中東雖然近兩年偏向波音寬體機,但空客的中短途機型仍有很強競爭力。
五、寫在最后
波音268架訂單,不只是簡單的生意,而是一場涉及國際關系、軍事合作、能源捆綁、航空版圖重構的多維度博弈。
中東三國用飛機訂單鞏固了與美國的關系,特朗普用這場交易為波音回血,也鞏固了自己在美國制造業鐵票倉的支持。
而真正受益長遠的,可能是中東航空業。依托地理優勢和航司擴張計劃,中東正逐步成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未來與歐美亞太航司的競爭才剛剛開局。
如果你未來搭乘迪拜、多哈轉機的航班次數越來越多,別奇怪,這背后正是中東“空中絲綢之路”的野心鋪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