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經貿會談后僅48小時,特朗普就表態若90天內未達成協議將再次大幅提高對華關稅,把剛緩和的氣氛又凍結了。
雙方雖已將關稅分別降至30%和10%,美方卻固執保留20%芬太尼關稅,中方外交部當即回應反制措施繼續有效。
特朗普為何反復無常?中美貿易走向何處?
翻臉比翻書還快
這世界上有幾個人能比特朗普變臉更快?恐怕找不出幾個。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的墨跡還沒干,特朗普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5月12日,雙方剛剛發布聯合聲明,降低了相互之間的關稅水平,一片祥和氛圍。
而到了5月13日,也就是不到48小時的時間里,特朗普就對媒體放話:如果90天內未與中方達成長遠協議,美國將再次大幅提高對華關稅。雖然他表示不會恢復到此前145%的離譜水平,但言辭間的威脅意味仍十分明顯。
日內瓦會談本是一場來之不易的和解。根據雙方達成的共識,美國承諾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將關稅從145%降至30%;中方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從125%降至10%。雙方還同意暫停實施對彼此加征的24%關稅,為期90天。這本是一個相當積極的開端,市場也因此出現明顯回暖。
然而,這份短暫的蜜月還沒來得及讓人好好享受,特朗普就再次展現了他"朝令夕改"的特質。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在取消的關稅中,刻意保留了那20%的芬太尼關稅,這一點被外界視為美方在關稅問題上依然心懷鬼胎的明顯信號。
面對特朗普的變臉,中方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冷靜而堅定:中方對美芬太尼關稅的反制措施仍然有效。這簡短的表態背后,是中方不會被美方反復無常的態度所影響的堅決立場。如果說特朗普的反復是在玩"變臉"藝術,那么中方則是一直在以靜制動,不為所動。特朗普的這種態度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算盤?
算盤打得震天響
表面上看,特朗普像是得了"多重人格障礙",實際上這場變臉大戲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和經濟算盤。他上臺后就以"美國優先"為旗號,不斷揮舞關稅大棒。然而這次對華高關稅政策剛實施一個月,就急匆匆調頭,原因絕非單純的心血來潮。
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國國內經濟承受不起這場自傷式打擊。高盛的研究報告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戰將使美國2025年GDP增長降至約4%。更觸目驚心的是,美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因關稅政策暴跌了35%,全美最大零售商沃爾瑪更是警告說,關稅成本每年將導致多支出50億美元。這些數字像是一記記重拳,直接打在美國自己的臉上。
更為關鍵的是,特朗普的基本盤——工人階級正遭受實實在在的痛苦。美媒報道,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下,美國居民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尤其是依賴中國進口商品的領域。一時間,原本支持特朗普的工人階級對他的政策極為不滿,甚至有人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事實證明,中美經濟已深度交織纏繞,美國想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屈服的算盤落空了。特朗普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對華145%的高關稅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速中美貿易"脫鉤",最終受傷的還是美國自己。這就是為什么他強調即使再次加征關稅,也不會回到145%那個水平。
然而,特朗普又不愿意徹底認輸,為了挽回顏面和選民支持,他必須在某些問題上表現出強硬姿態。芬太尼關稅就成了他堅守的最后一道防線,一個可以繼續對中國施壓的籌碼。這種叫苦不迭卻又不愿低頭的矛盾心態,正是特朗普口風突變的真實寫照。而在這道防線上,中美之間的較量也日益激烈。
芬太尼關稅成絆腳石
在整場中美關稅博弈中,芬太尼關稅成了最大的絆腳石。美國依然保留的30%關稅中,有20%就是所謂的"芬太尼關稅"。2025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中國向美國輸送阿片類藥物芬太尼為借口,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0%關稅,這一"欲加之罪"的指控讓人啼笑皆非。
美國前駐華大使伯恩斯甚至公開表態,如果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不與美國合作,中方將承擔"嚴重后果"。這種赤裸裸的威脅言論立即遭到中國外交部的強烈反擊。中方明確指出,美國毒品泛濫是其自身多種因素造成的,與中國無關。美國醫藥企業大量生產阿片類止痛藥,醫生開具大量成癮性藥物,這種自釀苦酒卻要中國來買單,荒謬至極。
面對美國的無理指責,中國采取了一系列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首先,中國將15家美國公司列入商務部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取消這些公司所有涉及中國兩用物資交易。其次,10家美企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從事與中國相關的進出口貿易和在中國境內投資。
更令美國頭痛的是,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多種農產品加征了10%-15%的關稅,并且重拳出擊,禁止三家美國企業向中國出口大豆,美國原木也被暫時禁入中國市場。這對特朗普的政治基本盤——農業州選民來說,無異于一場經濟地震。中國作為美國大豆的最大買家,這一禁令讓許多美國農場主叫苦連天。
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后,這些針對芬太尼關稅的反制措施依然有效。中方的態度非常明確:美方不取消無理關稅,中方的反制就不會停止。
這種寸步不讓的堅定立場,讓美國意識到想要中國在這個問題上讓步并不容易。這場關稅角力的背后,實際上反映了中美貿易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雙方都在為長期博弈做準備。
貿易博弈未到終局
中美貿易這盤棋,顯然才剛剛開局。眼下的關稅爭端只是一個序曲,而非終章。雙方的博弈已經從短期摩擦轉變為長期競爭,這種轉變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最顯著的變化是,中國正在加速擺脫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份額已從2018年的22%降至目前的15%,而對東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則持續增長。這種貿易多元化策略使中國在面對美國關稅威脅時底氣更足。當美國企業因關稅成本喪失中國市場份額時,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等歐洲企業卻在中國追加投資,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令美國企業焦慮不已。
與此同時,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華施壓的步伐不減。近日,美國商務部竟宣布全球使用中國昇騰芯片的國家或企業都將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并表示正在起草新的AI芯片和大模型領域出口管制方案。這種做法暴露了美國阻止中國科技發展的決心,也預示著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單邊主義注定難以奏效。美國的關稅政策不僅傷害了中國,也打亂了全球供應鏈,最終損害的是美國自身利益。據統計,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每年因關稅政策多支付近1000億美元,這相當于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承擔約800美元的額外負擔。
未來90天,中美將繼續圍繞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無論結果如何,中國都已做好了長期應對的準備。正如中方所言:"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在應對美國壓力方面,中國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構建了更具韌性的經濟體系。這場貿易博弈的最終結果,或許并不取決于誰的關稅打得更狠,而是誰能更好地適應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
結語
特朗普的反復無常實則是美國內外交困下的無奈之舉,中美貿易博弈已從短期摩擦轉為長期競爭。
中國堅持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則,已逐步減少對美依賴,構建更廣泛的全球貿易網絡,應對之策早已胸有成竹。
關稅大棒能否真正解決美國問題?還是會讓美國經濟陷入更深的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