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經濟參考報》5月19日刊發記者李保金、劉鴻秀采寫的文章《創新社科人才培養模式 全國田野課堂教學聯盟在京成立》。文章稱,日前,在第四屆田野課堂交流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倡議發起全國田野課堂教學聯盟,共享田野課堂教學基地和教師資源,共建田野課堂教學規范,構建學科跨界協同網絡,創新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中“全人教育”實踐路徑,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知識體系和人才自主培養體系。
當天,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等30余所學校的師生代表參加了本屆田野課堂交流大會。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表示,田野課堂是中國人民大學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全要素、全環節、全流程再造重組社會科學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田野課堂人才培養改革項目正式啟動。2024年,田野課堂教學中心成立。歷經八年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建立了16個田野課堂教學基地,組織上千名師生前往各地開展田野課堂教學活動,努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積極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表示,田野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它從一開始就定位于一門將知識、情感、情操、意志,以及判斷力、決斷力、完成力等要素一體訓練、有機循環的課程。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處長吳健介紹說,田野課堂不僅融通了社會學、哲學、傳播學、農發、環境等多個學科,還匯聚了來自日本、印度、贊比亞等8個國家的留學生,在國際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聯盟成員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與民族學院執行院長趙一紅表示,“田野課堂教學聯盟”是我國社會學學科建設并實施“三全育人”的一項重要舉措,“田野課堂”將成為我國社會學實踐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附中國際部的王一諾,作為中學生連續兩年參加了浙江臺州大陳島的田野課堂項目。她表示,“社會學研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連接。這兩年的田野課堂經歷,讓我對這句話的體悟越來越深,這份人際連接體現在了田野課堂的小社會中,體現在了大陳島的大社會中,也體現在了地球村的國際交往和人文交流中。”(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