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把德育貫穿教育始終,培育時代新人,是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
近年來,銅陵教育工作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為契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五育融合平臺,發揮德育在新時代素質教育中的引領性作用,構建內涵豐富的“精神芯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實際行動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
以德為“芯” 點亮靈魂之光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5月13日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誦讀聲又一次回蕩在東方紅小學校園里,學生們手捧圖文并茂的紅色繪本,童聲陣陣、整齊劃一。爬雪山、過草地、強渡大渡河……一幕幕場景映入腦海,震撼著所有人的心靈,紅色基因點亮了學生們的靈魂之光。
育人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市一中將校歌《北山之歌》融入新生入學禮,當激昂的旋律響起,“弦歌不輟,蔚為國光”的紅色精神便在學子心間生根發芽,代代相傳;市三中的“崔躍勇班級”歷經16屆傳承,革命烈士不怕犧牲的精神化作學子們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五老”宣講團定期走進校園,用質樸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講述黨的光輝歷史,為德育注入溫暖而厚重的“銀發力量”……
育人也不局限于校園教學。近年來,銅陵常態化組織青少年開展“追尋黨的足跡——紅色之旅”研學活動,學生們走出校園,在革命遺址中觸摸真實的紅色記憶,在紅色場館中厚植愛國情懷。通過構建“校內+校外”協同育人體系,銅陵的紅色教育既有歷史縱深感,又具時代鮮活度,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實驗區建設以來,銅陵青少年在立體化育人場景中傳承紅色基因超10萬人次。
“銅陵始終把德育教育融入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實踐教育各環節、各方面,構建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格局。”市教體局局長楊賢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堅持系統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九大工程”,注重以“立德樹人強基工程”為抓手,培育覆蓋全市域、貫穿全過程的德育教育生態體系,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目前,銅陵創建全國文明校園4所、省級文明校園6所。有1所學校獲評全國書香校園,3所學校獲評全省書香校園,市五中多名學子在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讀書活動中斬獲“全國總冠軍”。
以德為“帆” 引領人生航向
才智是船,德育是帆,只有帆正船才能成功抵達彼岸。
5月9日上午,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在翠湖小學舉行,來自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的教師,圍繞“愛人民”主題登臺授課。課堂上,互動問答爭先恐后,學生們踴躍舉手發言,思維火花不斷碰撞。
市教體局教科所所長、思政課教研員江一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體系創新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自2022年開始,銅陵通過持續展開‘我和我的祖國’系列教研活動,建立思政學科小初高三級名師工作室,推進‘銅有強師’計劃,形成‘百名思政教師上百堂黨史課’‘同上一堂思政課’‘思政教師時政述評’等思政品牌,培育出多個領軍團隊,實現了思政教育資源的高效共享與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精品‘金課’。”
市二中教師于淑宏作為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初中學段)領銜人,在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課堂”活動中,與多學段教師合力打磨“我與我的祖國”系列課程,采用情境扮演、辯論賽、社會調研等教學方式,運用AI技術打造沉浸式課堂,在從傳統教學到創新育人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更多培訓和學習機會,開闊了視野,提升了能力。
以德為“基” 培育時代新人
品德是扎根于靈魂深處的“成長基因”。立德樹人,就要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在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過程中,銅陵創新實踐,以“行走的思政課”為突破口,巧妙打破傳統課堂教育藩籬,將思政教育的陣地延伸至社會的各個角落,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的廣闊天地,在鮮活的實踐場景中觸摸時代脈搏,感悟家國情懷,“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融合,使思政教育真正“活”起來、“動”起來。
學生們廣泛閱讀,在知識的海洋中汲取精神養分,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學習榜樣的成長歷程,錨定自己的奮斗目標;走進渡江戰役銅陵第一船登陸地,在斑駁的歷史遺跡中觸摸革命先輩的奮斗足跡;踏入高新技術企業,近距離感受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磅礴力量……
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上,銅陵人民小學的書香校園建設成果驚艷全國。“我們通過多樣化的活動,為學生搭建起全面成長的平臺,讓他們在書香的浸潤、藝術的滋養下,成長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素養的新時代少年。”該校校長謝桂平說。
走進革命遺址,市三中學生姚辰語感慨道:“在這里,我仿佛能觸摸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革命先輩們的英勇無畏讓我深受觸動,也讓我明白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定會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百年名校浮山中學,校史展覽館是新生“開學第一課”的重要課堂,泛黃的照片、珍貴的文物訴說著往昔歲月,激勵學子傳承先輩遺志;廣場上知名學長的宣傳櫥窗前,學生們滿懷崇敬,校園內一幢幢院士教學樓,讓大家豪情頓生,榜樣就是奮斗目標。
全國“新時代好少年”評選活動,銅陵連續兩年登榜,這是以德育為引領,培育時代新人的生動注腳。
全國“新時代好少年”錢書瑤從小立志守護長江江豚,她成立興趣小組編寫科普讀物,擔任江豚保護區紅領巾講解員義務宣講50余場,還利用廢舊物品進行環保發明創造,獲省級大獎,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與擔當。全國“新時代好少年”朱晴雨扎根家鄉姜田,帶領團隊研究“回南天”現象,探索種姜提產技術,用科技助力本土特色傳統產業發展,展現出新時代青少年的創新與奉獻精神。
目前,銅陵已評選出60名市級“新時代好少年”,其中6人獲評省級榮譽,2人獲得全國榮譽,人數居全省首位。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楊竹青 陸克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