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8日)凌晨3時55分
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
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
結束在美國的79載漂泊
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終于回到祖國!
珍貴的戰國“生活百科全書“
子彈庫帛書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戰國帛書,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和首個典籍意義上的古書,對于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中國學術史、思想史研究都是不可忽視的源頭,價值巨大、無可替代。
通過北京大學李零教授長達45年的研究,現在,已明確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分三卷,字數超過900字,第一卷為“四時令”,第二卷為“五行令”,第三卷為“攻守占”。第一卷相對完整,第二、三卷為大小不一的殘片。此次返還的兩卷內容分別記述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婚喪嫁娶,這是“生活的百科全書”。
△子彈庫帛書
國寶流失海外79載
1942年,帛書發現于長沙子彈庫一座楚墓中,因此稱為“子彈庫帛書”。抗日戰爭長沙第三和第四次會戰之間,趁著間歇期防御工事修建之際,長沙發生多起盜墓事件,子彈帛書被盜。
出土后幾經輾轉,被當時的古董商蔡季襄收購,第一卷也被裝裱起來。1946年,湖南長沙古董商蔡季襄帶著帛書來到上海,希望為這件寶物拍攝紅外照片,以便辨認上面模糊的字跡。正在上海搜集中國文物的美國人柯強,從蔡季襄手中騙走了子彈庫帛書,并于1946年6月將其非法出境送往美國。
由于當時美國各界對帛書的價值認識不足,柯強未能將帛書賣出。此后,帛書第一卷被借存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而二、三卷曾借存在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1964年帛書第一卷借存到期,柯強將其售出,1966年被賽克勒醫生購得。
分開借存、分別處置,給我國追索帛書徒增難度。1987年賽克勒醫生去世后,帛書第一卷最終歸賽克勒基金會持有。柯強匿名“捐贈”的帛書第二、三卷,為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也就是現在的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持有。
流落美國的中國子彈庫楚帛書,引起中外學者的關注。他們不僅致力于對楚帛書的研究,還呼吁,“子彈庫帛書屬于中國,應該歸還給中國。”
子彈庫楚帛書歸還中國!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成功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
國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辦公室副主任朱曄表示,“子彈庫帛書”的返還是我國就歷史上流失文物啟動主動追索的第一個案例,而且是成功的第一個案例。
國之瑰寶流失79年
真的是好久不見!
本次回歸的
子彈庫帛書第二卷第三卷
將于7月在國家博物館
首次面向公眾展出
回家的國寶期待與你相見
↘來源:新聞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