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其中就黨政機關格精簡會議提出要求:召開會議嚴格實行計劃管理,能不開的堅決不開,可合并的堅決合并。從嚴控制會議規模、會期,合理確定會議規格和參會人員范圍、層級,不搞層層陪會。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會議形式,提高會議效率。
(5月19日《現代快報》2版)
一紙新規直擊積弊,一場變革勢在必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明確要求黨政機關“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可合并的堅決合并”,敲響了整治“文山會海”的警鐘,向“一天不開會就難受”的形式主義痼疾發起總攻,更傳遞出黨中央力促干部隊伍回歸實干、提升治理效能的堅定決心。
“文山會海”曾長期成為基層的沉重負擔。部分單位陷入“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怪圈,看似忙得不可開交,實則陷入低效循環。一些會議動輒要求基層干部層層陪會,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有的會議內容空洞、議程冗長,缺乏實質性討論與決策,淪為“走過場”的形式主義產物。這種現象不僅擠占了干部干事創業的時間,更助長了官僚主義作風,導致政策執行“空轉”、民生問題拖延,嚴重削弱政府公信力。基層干部疲于奔命于各類會議之間,無暇深入一線調研、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形成“會越開越多,事越積越難”的惡性循環。
此次《條例》強調“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正是抓住了作風建設的“牛鼻子”。精簡會議絕非簡單的數量削減,而是對行政效能的全面革新。一方面,“計劃管理”“合并同類項”等要求,倒逼各級部門在開會前充分評估必要性,明確會議目標、議程與成果預期,避免“為開會而開會”的隨意性;另一方面,嚴格控制規模與層級,杜絕“上下一般粗”的機械傳達,讓會議聚焦關鍵議題、核心決策,提升議事效率。
整治“文山會海”,更需從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義慣性。長期以來,部分干部將開會等同于履職,將文件印發等同于落實,本質上是責任意識淡薄、擔當精神缺失的表現。“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的背后,是對“以實干論英雄”政績觀的重塑。要多到田間地頭傾聽群眾呼聲,多在項目現場協調解決問題,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檢驗工作能力,多干點實事比啥都強!
向“文山會海”亮劍,讓實干擔當成為時代旋律。“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這不僅是會議數量的減法,更是治理效能的加法、作風建設的深化。“能不開的會堅決不開”是向“會販子”發出的最后通牒,懲罰措施必須做到讓那些“一天不開會就難受的人”更難受、不好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