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硯山縣聚焦矛盾糾紛化解,以“三治融合”(黨建與網格融合、三大調解融合、法治融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繪就平安硯山善治新畫卷。
黨建與網格融合 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
硯山縣深入推進“黨建+網格”建設,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整合村(社區)干部、志愿者、鄉賢等多元力量,構建起“1+1+N”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黨員網格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投身政策宣傳、信息采集、矛盾調解等工作,成為基層治理的核心力量。
稼依鎮大稼依社區創新探索“五亮共建”模式。組織“亮旗”,健全“社區黨委+黨支部+黨員+群眾”網格黨組織體系;黨員“亮像”,激勵黨員亮身份、擔責任、優服務,主動聯系服務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群眾“亮招”,通過召開懇談會、說事議事會,暢通群眾發聲建言渠道;網格“亮責”,圍繞排查隱患、收集民意、化解糾紛等重點工作履職盡責;服務“亮快”,推行“111”網格化長效管理模式,即一分鐘傳達黨的聲音、一小時收集社情民意、一天內化解民憂。截至目前,大稼依社區已累計為群眾辦實事1000余件,顯著提升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平遠鎮車白泥村,網格員張虎的工作同樣展現了網格治理的成效。一天,村民周某某向其反映與老伴因生活瑣事爭吵不斷,甚至鬧到過不下去的地步。張虎立即與調委會人員前往調解,面對情緒激動、爭吵不休的二老,他靈活采用“背對背”調解方式,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最終成功化解矛盾,讓老兩口重歸于好。
三大調解融合 打造基層治理“穩定器”
硯山縣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力量資源機制等相融合,構建起三級聯動的矛盾糾紛調解體系。在縣綜治中心設立聯合調解室,由法院、檢察院、司法、公安等部門派駐人員聯合辦公;鄉鎮成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整合綜治、司法、信訪等力量,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村(社區)建立調解委員會,充分發揮村(居)民小組長、“五老”人員作用,及時化解鄰里糾紛。
今年以來,硯山縣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成效顯著。縣綜治中心提級調處穩控中、高風險矛盾糾紛8件;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排查矛盾糾紛535次,調解成功率達98.3%;產業園區化解矛盾糾紛53件,成功率達88.6%;行政調解成功250件,成功率達98%;訴前調解案件912件,成功調解912件。江那鎮嘉禾社區的“老馬調解室”通過訴前調解成功化解51件糾紛,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郭某與丈夫租住在嘉禾社區,因丈夫患病無工作能力,3個孩子需要撫養,家庭經濟壓力巨大,夫妻二人爭吵不斷,郭某甚至產生輕生念頭。社區副主任何娟得知后,多次上門調解,進行心理疏導和家庭教育指導,并為郭某丈夫申請低保,成功幫助一家人走出困境,情緒恢復穩定。
法治融合 筑牢基層治理“防護墻”
硯山縣立足基層治理難點,將法治思維融合貫穿到矛盾糾紛預防、處置、化解、監督全過程,創新打造“前端預防—中端調解—末端處置—閉環監督”全鏈條治理模式。通過建強法律明白人隊伍、創新“法治副村長”機制,推動法治力量下沉基層一線。
目前,全縣已培育1803名村(社區)小組法律明白人,選聘110名優秀政法干警擔任“法治副村長”,實現11個鄉鎮110個村委會(社區)全覆蓋,并配齊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為群眾提供專業法律咨詢和援助服務。
蚌峨鄉六掌村黨委書記李太學作為法律明白人的典型代表,始終堅持學習政策法規,積極開展普法宣傳。10余年來,他通過群眾會、入戶走訪等形式開展普法宣傳500余次,覆蓋2萬余人次,獲得“云南百佳法律明白人”“云南十優法律明白人”等榮譽稱號,切實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讓基層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循。
記者 朱光清 通訊員 唐保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