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齡”增長,一些老舊商品房小區常陷入“越住越舊、越管越亂”的怪圈。近日,長白新村街道以黨建為“紅線”穿針引路,探索“透明物業治理”模式,其核心密鑰正是以信息的“透明”解開基層治理信任結,用治理的“看得見”換取群眾的“信得過”,最終實現從“各自為戰”到“眾木成林”的華麗蝶變。
數智賦能
社區里的大小事都用OA系統解決
“我們韻都城現在用上了一個叫‘透明社區’的OA小程序,它解決了業委會和物業線上辦公的效率問題,更重要的是很多信息業主一點開就能看到,清清楚楚?!表嵍汲切^業委會主任蔣瞿旭熟練地在手機上點開一個界面簡潔、功能清晰的小程序。
他展示的這一“秘密武器”正是韻都城乃至長白新村街道撬動基層治理難題的有力杠桿,前期開發費用僅4800元,后續年費3000元的小程序,成為承載著小區財務公開、議事投票、報修投訴等諸多核心功能, 成為了業主們信賴的“掌上管家”。
韻都城遭遇了20年房齡的“中年危機”,3000萬元維修基金“沉睡”賬戶,消防系統癱瘓、外墻浮雕脫落等安全隱患頻發,導致居住體驗感斷崖式下滑。
“業主不懂錢花在哪,物業不知服務能否兜底,業委會不明群體訴求到底幾何。”蔣瞿旭說,這種信息壁壘,如同在“三駕馬車”(業主、業委會、物業)之間砌起了一道道高墻,猜忌滋生,矛盾激化,小區治理一度陷入癱瘓。前三屆業委會均未能完成任期,最短的僅存續兩年。
轉機始于2021年,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在圖們路居民區黨總支的牽頭下,成立“臨時治理專班”,以“生成透明—運行透明—破難透明”三段遞進式策略,對韻都城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
首當其沖的是“生成透明”,即通過黨建引領實現組織重塑與規則重建。新一屆業委會的選舉,從廣泛宣傳動員、黨總支書記帶頭把關候選人資格,到設立質詢接待臺、實名投票、全程監控,歷時14個月,每一步都力求公開公正,重塑了居民“規則優先、公開第一”的共同信念。
緊接著是對《業主大會議事規則》《維修基金管理規約》《小區管理規約》等三大核心規約進行“逐條體檢、逐章修復”,將維修基金審批權限從5萬元下調至5千元,超限支出一律樓棟實名投票,并吸納工程師、律師等專業人士組建“紅色專家庫”提供智力支持。
而讓透明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則是“運行透明”階段數智賦能的創新實踐。韻都城小區創新打造了“透明社區OA+物業公眾號”的數智平臺。這個OA系統,不僅提升了業委會和物業的辦公效率,更構建了一個“全領域、全主體、全天候、全過程”的透明運轉體系。
圍繞業主最關心的“錢、事、權”,平臺主動公開議事規則、財務明細等8大類核心信息 (“8+X清單”),并對專業性較強的合同全文等實行“隨查隨供”。無論是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的年輕業主,還是依賴傳統公告欄的老年居民,都能便捷獲取信息。此外,“共享賬本”每月更新三大財務報表與工單臺賬,“OA云議題”則實現了線上討論、實名投票、結果存證。
在“破難透明”階段,小區成功攻克了消防系統改造、物業費調整、外墻檢修等一個個歷史難題。記者了解到,就在最近,小區曾通過小程序就社區內建筑模型破損問題提出修復建議,短短1小時內便收到上百條留言,充分展現了平臺的民意匯聚能力。
如今的韻都城,硬件安全全面托底,1400余具滅火器完成更換、19棟高層實現智能電梯阻止系統全覆蓋;人居環境顯著提標,荒廢綠地變身花園,新增非機動車共享充電樁500余個;服務品質加速迭代,數字工單系統在線完結率達98%,居民綜合滿意率從不足50%躍升至80%。
從“盆景”到“風景”
提煉經驗讓“透明治理”可復制
韻都城的成功并非孤例,而是長白新村街道黨建引領下,系統性推動物業治理模式創新的一個縮影。
近日,楊浦區房管局與長白新村街道共同舉辦黨建引領物業治理工作研討會。市黨建研究會、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等機構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研討的焦點正是韻都城小區的透明物業工作案例以及長白新村街道由此提煉形成的《長白新村街道透明物業治理工作指南》。這標志著韻都城的“盆景”經驗,正逐步上升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風景”。
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說,這份《長白新村街道透明物業治理工作指南》,正是基于韻都城等小區的實踐,系統總結了黨建引領下實現信息透明、流程再造、多元協同的有效路徑。其核心理念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讓業主或利益相關方易于獲取信息、參與決策、實施監督。
指南的推廣,意味著街道層面將“透明”作為一項制度進行固化。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負責人對此闡釋,黨建引領是方向舵,把“組織席位”轉化為“制度入口”,將“黨員能量”轉化為“公眾信號”;多元參與是聚合力,實現“角色授權+流程共治+成果共享”;法治保障是生命線,用剛性條款厘清權責,用程序正義避免沖突;數智賦能是加速器,通過共享賬本、云端議事等打通信息經絡;而解決問題是落腳點,靶向施策方能提升治理效能;最終形成長效機制實現自我更新。
長白新村街道的探索,為面臨相似困境的老舊小區提供了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樣本。當陽光照進物業治理的“玻璃房”,當每一筆賬目、每一項決策、每一次服務都清晰可見,信任的基石便會愈發穩固,社區共同體的凝聚力也將日益增強,老舊小區的物業治理不再成為一道無解之題。
文字丨沈瑩
圖片丨沈瑩
編輯丨周夢真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