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親節期間,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的鮮花產業迎來銷售高峰,康乃馨、百合、玫瑰等象征母愛的花卉訂單量激增,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美麗經濟”的蓬勃發展。花農們提前半個月加大備貨量,以滿足全國市場的節日需求,據統計,部分花木電商的康乃馨日均發貨量達5萬枝,整體備貨量較去年增長50%,帶動全縣花木產業單日快遞發件量突破50萬單,而這看似尋常的一朵朵鮮花,又是如何在沭陽走出自己的經濟之路,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的呢?
一朵花的產業鏈革命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位于北緯33度至34度,地處秦嶺淮河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屬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為花木的生長提供了舒適的條件,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鄉”的美譽。
圖為沭陽鮮花基地。圖片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新聞
基于這樣的花木資源優勢,也為改變經濟面貌,沭陽縣提出“花木興縣”戰略,舉全縣之力發展花木經濟,推動花木的規模化種植,目前,全縣花木種植面積已達到60萬畝,約占江蘇省的1/4、全國的1/20,但真正讓花木成為沭陽的特色優勢產業,還是因為當地搭上了城鎮化和互聯網的快車。
沭陽相繼出臺了《關于扶持農村電商發展的意見》《沭陽縣現代農業項目建設獎勵辦法》等文件,重點獎勵花木電商、規模園藝、新品種新業態新模式等項目,加快花木產業新舊動能轉換。而也正因規模種植、電商直播、網紅包裝、物流快遞等節點“全線打通”,淘寶、京東約六成花木類賣家來自沭陽,沭陽花木直播銷售額占全國的1/3,2024年,沭陽花木電商入選商務部第一批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典型案例集,是全省唯一入選縣,“沭陽花木”在“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中連續6年排名第一,近年來花木電商銷售額逐年增加,去年達350億元,今年將力爭突破400億元。
對于花木產業的重視與扶持,也創造了可觀的就業崗位,“全縣花木電商從業人員5.5萬、花卉經紀人3.3萬、花木產業帶頭人8200人,間接帶動全縣26萬人就業。”沭陽縣人社局黨組成員徐衛星表示,“合計下來,我們共有花木從業人員35萬,平均每5人就有1人從事花木相關工作。”
圖為主播們正在通過直播進行盆景銷售。圖片來源/新華社
數字賦能“美麗經濟”
在智慧農業“4.0”時代,沭陽花木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迅速發生著變化,為“美麗經濟”持續注入新活力。
近年,沭陽探索打造的“數字堰下”平臺首要服務于花木產業的發展,讓花木的生長狀態呈現為可觀、可控的數據,村內50畝以上的規模花木基地全部配備傳感監測設備,通過物聯網,實現了花木生產的智能化,所有生產數據可實時匯集到“數字堰下”指揮中心,農戶通過手機端、電視端實時查看,對于植物生長有了更精準的把控。“通過視頻監控、傳感監測等終端設備,匯集空氣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引導花農通過手機端、電視端精準控溫、控濕、用肥、用藥,并實時抓取全口徑市場行情。”沭陽縣顏集鎮堰下村黨總支書記李彥春這樣介紹。
圖為數字堰下指揮中心大屏。圖片來源/宿遷市人民政府
同時,通過與縣花木產業大數據平臺互聯互通,“數字堰下”平臺可實時抓取全口徑市場行情,農戶坐在家里就知道“往哪賣能賺錢”,小戶種植與規模營銷的橋梁得以成型;通過“你買我賣”模塊,集成村內花木生產經營信息,足不出戶就能收購貨物、銷售產品,手機一點“買全村、賣全國”,實現了村內生產與全國市場的有效對接;通過將花木經營戶納入水滴信用數據庫,建立起花木電商信用管理體系,規范了花木營銷行為,維護了“花木之鄉”的良好形象。
如今,伴隨產業升級與智慧農業時代的到來,花木產業這一沭陽的亮麗名片,將繼續服務于城鄉消費和富民增收,通過不斷創新的融合發展模式,書寫著"美麗經濟"的新篇章。
文/李梓昕
資料來源:沭陽發布、江蘇新聞、宿遷發布、人民網江蘇、交匯點新聞、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宿遷網、耿圩發布、中國江蘇網、宿遷市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