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運動”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言,然而,出于工作壓力、家庭事項以及自身惰性,能夠保持充足的運動鍛煉事件對現代人而言并非易事,即便偶爾心血來潮邁開步子,也往往是三分鐘熱度,很快熄滅。
不過,近年來流行的健步走運動卻愈發火熱。每日飯后睡前出門遛遛彎,只需要相對開闊的場地,不需任何多余的器材,的確適合當代社會的居民選擇。保持每日健步鍛煉的人,往往能夠得到不少裨益,如果能采取更合理的鍛煉姿勢,還可助您事半功倍,不妨了解一下。
一、健步走對身體的積極影響
1.改善肌肉力量
保持散步習慣,有助于維持軀干肌肉,特別是下肢肌肉的力量與耐力。而恰當的步行姿勢,也能夠幫助改善髖關節、膝關節、腳踝位置的靈活性,從而降低中老年群體骨質疏松以及關節炎的病發風險。
同時,適度的健步走還能夠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速率,繼而對人們整體的身姿體態進行調控,讓人看上去顯得更為年輕、輕盈。
2.調理血管健康
保持每小時4-6公里的步行速度,能夠讓運動處于中低強度有氧訓練之中,充分的氧氣攝取能夠加快血液循環速率,從而強化心腦血管功能,輔助降低血壓以及膽固醇水準,達到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
而且,保持散步習慣還能夠幫助人們輕松身心,繼而促進內酚酞釋放,達到緩和壓力與焦慮情緒的目的。經常散步的人往往擁有更優質的睡眠,這對血管健康同樣十分重要。
3.改善消化道功能
飯后健步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機能,不僅能夠消食促吸收,還有利于消化道充分工作,繼而改善諸如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清晨時分起床走走,也能夠幫助清空宿便,以更輕盈通暢的狀態迎接新的一天。
二、如何培養良好的健步習慣
1.選擇合理的裝備
散步雖簡單,但也需要注意鞋子與衣物的挑選。一般說來,挑選鞋底支撐良好、大小款式適宜的運動鞋或健步鞋,既能夠降低對足底與踝關節的磨損,也能使得步伐更輕快,這對中老年人尤為關鍵。此外,穿著吸汗速干材質的短袖再搭配防風服,在保溫的同時還可快速散熱,也是不錯的選擇。
2.注意調整姿勢
挺胸收腹、步伐穩健、步頻穩定、步距均勻是散步時需要留心的地方,在此基礎上,注意雙臂的自然擺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駝背,并降低對脊柱與各個關節的磨損,繼而減少運動勞損風險。
另外,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逐次逐量增加運動距離更為合理。
3.選擇恰當的運動環境
一般認為,含氧量充足、空氣清新以及車輛較少的長直道是理想的散步位置,像是河堤、健身步道、小區公園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在散步過程中,也要避免路況不明、行人過少等情況,以防不測。
夜間出行時,可在衣服上粘粘反光貼紙,用以提示過往車輛。
【本圖文由“熊貓醫學”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棉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