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駝背?
中醫(yī)調理秘籍揭秘!
青春期的孩子躲避父母,遠離關愛,而這個年齡段也是身體發(fā)育的階段,駝背,雞胸,皮膚病等等在孩子入睡或洗澡一定要觀察他們的身體問題。
發(fā)現(xiàn)孩子無論坐著還是站著,背總挺不直,頭朝前伸得厲害,看著整個人的精氣神差很多,很有點“駝背”的樣子。
孩子駝背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中變得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在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中。駝背不僅僅是一個影響外觀的問題,更可能對孩子的健康帶來深遠的影響。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有駝背的跡象,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糾正。本篇將從中醫(yī)的角度,為家長們提供一些調理建議,幫助孩子們擺脫駝背的困擾。
中醫(yī)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來解析這一現(xiàn)象,“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認為脾、肝、腎與人體駝背有著密切的關系。
脾氣血充足才能使肌肉豐盈滿壯,脾氣血衰微容易致肌肉消脫枯竭,孩子不僅會彎腰駝背,也會常常喊累,總喜歡躺著。
肝之氣血充足,則筋力強健,脊柱關節(jié)活動有力;若肝之陰血虧虛,無以養(yǎng)筋,則筋膜攣縮、筋力衰弱,不能束縛脊椎關節(jié),易出現(xiàn)駝背情況。
腰為腎之府,腎氣不足則腰部痿軟無力,孩子就會駝背、坐不直、喜歡躺臥。另外,腎氣虧虛,固攝力量弱,晚上夜尿也會多。
駝背危害身體發(fā)育
影響胸腔和胸廓的發(fā)育增長,從而導致影響心、肺功能。預防、矯正駝背,除了日常提醒孩子調整坐姿。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加強肌肉力量的鍛煉。
中醫(yī)特色治療方法
No.1 針灸治療
穴位選擇:常用于治療駝背的穴位包括腎俞穴、命門穴、大椎穴等。
治療頻率:一般每周進行2-3次,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
治療目標:緩解背部肌肉緊張,促進氣血流通。
No.2 正骨推拿
技術:通過指壓、揉捏等手法來放松肌肉和筋骨。
操作方法:從脊柱兩側開始,向上提拉至頸部,再向下按壓至腰部。
治療目標: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強脊柱的支持力。
No.3 艾灸督脈
督脈起于小腹的胞宮,這里儲存著人體的元氣,沿脊柱上達頭頂,途經(jīng)人體整個背面。
背為陽,所以督脈對全身陽脈有統(tǒng)帥的作用,可以溝通全身經(jīng)絡,五臟六腑通調,能督促人體的精氣神蓬發(fā)、旺盛。
No.4 足弓按摩
發(fā)現(xiàn)有點駝背,每天幫助其按摩足弓位置脊柱反射區(qū),在腳部內側,用手掌覆蓋住,向外推按,每次按大約100次。腳部脊柱反射區(qū)也是通陽升陽位置,常搓可以提高抗病能力,體弱多病人群適合。
No.5 運動療法
(1)擴胸運動
兩腿開立,兩臂前平舉,然后兩臂向側打開擴胸,再還原,上述操作反復練習 16一20次。要求向后擴胸速度要快,有一定力度,擴胸時抬頭、挺胸、收腹。
(2)抱椅背伸
端坐于椅,雙腳放松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后伸環(huán)抱椅背,將臀部緊貼椅背,將胸部緩慢向前挺,感受胸前擴張和后背收縮緊張感,維持10~20秒。緩慢回到初始位,稍停留后依次重復10~15次。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假性駝背?
駝背需要預防,不要等到出現(xiàn)問題才去解決。平時注意以下幾點:
No.1
坐姿和站姿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挺直背部,放松肩膀,避免長時間的彎腰或低頭;
No.2
注意休息如果長時間需要坐著或站著,要定期休息并進行一些背部伸展運動;
No.3
強調身體平衡在日常活動中,要注重身體平衡,避免過度依賴某一側身體的肌肉和骨骼。例如不要蹺二郎腿、單腳站、背單肩包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