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日報近日報道,在一場記者會上,特朗普宣布將要對F-35戰機進行重大升級,并宣布將其命名為“F-55”。與現有F-35不同的是,“F-55”將配備雙引擎。
美國《新聞周刊》則提到,特朗普在談到F-55戰斗機的開發時說:“這將是F-35的重大升級,但將采用兩臺發動機,因為(現在的)F-35只有一臺發動機。我不喜歡單引擎。”報道提到,兩臺發動機將提高戰斗機在發生故障時的安全性,還將提供更大的推力,更適合在高空飛行和攜帶較重的載荷。但雙發戰斗機通常比單發戰斗機更重、更大,同時制造和維修也更昂貴且復雜。
美機(資料圖)
上個月,波音公司擊敗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美國空軍第六代戰斗機F-47的研發合同,該戰機是F-22的替代品,被視為美國最先進的第六代戰斗機。
據報道,特朗普表示:“我們將研發F-55,但必須是合理價格。它將配備雙引擎,是F-35的超級升級版。”防務分析師弗朗西斯·圖薩指出,給單引擎的F-35加裝第二引擎,相當于打造全新機型。
有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提出的戰機計劃與現有項目存在重疊。航空航天分析師尼克·坎寧安認為,研發F-55可能旨在替代美國海軍老化的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機。
特朗普提出為F-35加裝第二引擎,本質是否定其原始設計的。近些年實戰部署中,F-35短板暴露無遺。
首先,是動力不足。單引擎設計導致最大速度僅1.6馬赫,空戰機動性受限。其次,載彈量與航程也有缺陷。輕型機體限制內部彈艙容量,作戰半徑僅約1300公里。
以及,電子戰也是劣勢。F-35核心航電系統基于F-22A研制,設計思想在美國空軍萊特實驗室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與新型軟件兼容性差,在模擬對抗中容易被對方先進雷達鎖定,降維打擊。
F-35(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空軍已啟動第六代機F-47研發,聲稱將同時具備人工智能協同和隱身優化。特朗普此時強推F-22升級,暴露美軍內部對六代機進度的失望。
F-47因自各種技術性問題而研發滯后,可能推遲至2040年服役。相關人士認為,“超級F-22”是美國無可奈何的權宜之計,而非戰略突破。
我們看到,美國的高精尖軍事技術,已經開始落后。更為關鍵的是,在我國管制稀土出口的當下,美國想要生產出新的先進武器,可謂是難上加難。
那么,美國為何要在F-47上強調大航程?主要還是因為中國在“亞太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帶來的挑戰太大了。中國在南海、東海的綜合防空體系,意味著美軍傳統戰機從關島起飛都無法有效進入作戰區域。如果F-47不能實現遠距離突防,哪怕它隱身再好、雷達再先進,也無法飛到目標前沿。1000海里作戰半徑,是在中國“拒止圈”之外實施高強度空戰的戰略基礎能力要求,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航程更遠”而已。
特朗普(資料圖)
特別是印巴空戰中,中國的殲-10CE取得了挑落歐洲頂級“陣風”戰機的成績。這樣,美國勢必會對自己的F-22戰機、F-35戰機重新審視。而從機載武器裝備去分析,美國的AIM-120系列與中國的霹靂系列相比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巴方稱,其射程達到181公里,而且不是之前的161公里,形成了對“陣風”戰機的完勝。
現在,如果中國的殲-20、殲-35使用更好的霹靂導彈,對于美國的F-22、F-35也可以構成重大威脅。F-55戰機很顯然要通過機體的擴容、增加彈藥量、通過新型裝備的研發,增加作戰行動的范圍。
如今特朗普政府要想重新生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改造,那重新設計生產線所需的資金可能是個無底洞,而且到最后可能還會導致吃力不討好,畢竟原始工藝荒廢了十多年,可能連資料都找不全。
特朗普想的這個主意可能還是不靠譜,特朗普或許只是在炒作一個新概念,可能只是想把美戰機價格炒高,然后趁機賣給中東這些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