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號推出的《劇綜招商開年震蕩|1號藍皮書2025Q1·營銷篇》中,有一個數據非常扎眼:2025年Q1綜藝市場的整體招商數量對比2024年Q1,同比減少約14%。如今,不論是內容創作者還是用戶本身,注意力高度分散早已成為了共識。在這種環境下,如何應對越來越多新內容形態的崛起,綜藝IP該如何突破價值之壁?這是橫亙在所有綜藝創作者面前的問題。
可以說,當下的綜藝市場,既需要一針強心劑,也需要一種新范式,一個新樣板。
正是在這樣的關鍵節點,迎來第十季的「歌手」開啟了回歸之旅。5月16日晚,于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現場直播的《歌手2025》再度炸場。節目首期CVB收視率0.42,份額1.84%,排名同時段省衛第1,在歡網、酷云中均以顯著優勢排名同時段省級衛視第1。其中酷云較去年首期提升11%,歡網較去年首期提升8%,且創下今年以來省衛周五黃檔項目收視率最高紀錄。同時,酷云收視率峰值近0.8,份額峰值近5%,歡網收視率峰值破0.84,份額峰值破6%。截至5月17日12點節目共獲全網熱搜2798個,微博熱搜441個,全網95個熱一,總霸榜時長超210小時。
在1號看來,今年的《歌手2025》更像是一個「破壁者」,它用一系列新的理念和玩法告訴我們:綜藝,是時候需要進行一場系統性變革了。
打破「音樂之壁」:打造真正的「音樂地球村」
某種意義上,《歌手2025》最難超越的是它自己。
《歌手2024》的橫空出世,用直播顛覆了延續多年的音綜邏輯。然而,近一年以來已經有不少音綜開始仿效《歌手》的成功經驗。時至今日,「直播」對于觀眾而言已不再是稀缺物種,而對「真實」的追求已經成為了觀眾對于音綜的「基本要求」。可以說,《歌手2024》極大提升了觀眾對于音綜的期待值,但也同時拋給了自己一個如何實現「自我革命」的難題。
對此,《歌手2025》給出的解法是,回歸音樂本身,即打破附加在音樂身上的各種壁壘,讓《歌手》真正成為一個多元開放的全球化舞臺。
先看《歌手》的選人邏輯。
八位首發歌手里的每一位都代表了一種類型。林志炫,作為拒絕修音、非常推崇「one take」的實力派,能感受到他期望再次回歸《歌手》舞臺內心之迫切;陳楚生,洗盡鉛華后正迎來自己創作的全盛時期;Mickey Guyton,來自美國的鄉村黑人女歌手,憑借音樂專輯《Remember Her Name》在第64屆格萊美獎獲得四項提名;BENI紅,來自日本流行樂壇的頂流,音樂風格實現了西方音樂與日本本土音樂的融合;GAI周延,一開口就讓人記住、充滿江湖氣的說唱音樂人;白舉綱,「無公害」的氣質與親民的笑容下隱藏的是他在音樂才華方面驚人的爆發力;Grace Kinstler,從美國選秀節目《美國偶像》出道的樂壇新星;以及單依純,一個讓音樂人感嘆其四五年間能力飛躍好幾個level的00后音樂人代表。
更重要的是,選擇歌手的邏輯透露出的是「歌手」IP理念的進一步迭代:歌手雖然面臨一場末位淘汰的生存游戲,競演的本質并不是競爭,并不是博弈,而是創造一個多元共融、擁抱世界的純粹的音樂場域。這并不只是一種說辭,它已成為了所有參與節目的歌手們的共識。
在《歌手2025》全球發布會采訪中,單依純談到:「看起來我們在座的所有的人好像都是競爭關系,但是我相信大家最期待的和我們的初心一定是音樂本身,我們希望能夠表達好的音樂給大家,然后給大家分享,分享所有的美好。我不想把火藥味搞得特別的重,因為我覺得對我來說,我更希望把重點放在音樂上,你有時間去樹立所謂的好像假想敵一樣,但是其實最重要的是音樂」。Grace Kinstler則表示,對她而言更重要的是向大家一起學習中國文化,或是文化交流。
首期表演,更是創造了諸多名場面:陳楚生改編的李白千古名篇《將進酒》,讓1號看到了兩個跨越千年的人在進行一場人生對談;單依純的《珠玉》,一開口仿佛讓人聽到了年輕的王菲,嗓音猶如天籟;林志炫將傳統的戲劇融入到流行音樂之中,讓《悟空》既傳統又先鋒;GAI演唱的《炁》,完完全全詮釋了這個字背后所象征的澎湃的生命力。
如果說《歌手2024》意外激發起觀眾對于音樂民族性的捍衛,那么《歌手2025》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追求「聲納萬邦,心音共鳴」,共同開創音樂新未來的故事。
打破「技術之壁」:建構打破時空、融合橫豎的互動沉浸場
以時間來超越空間的直播,最重要的是營造出一種「在場感」:在天涯若比鄰的賽博時代,只有「在場」能夠激發出觀眾對于綜藝IP的情感鏈接,實現表達力的聚合;也只有「在場」才能將直播掀起的海量流量能夠轉化為平臺熱度增量。
對此,《歌手2025》致力于通過技術層面的創新,實現「全民互動」。
于是我們看到,直播綜藝首次真正了打破線上/線下的時空壁壘。
此次《歌手2025》在繼續以「頂級4K視效」帶領全球觀眾「身臨其境」看《歌手》的基礎上,推出了「線上觀眾&節目現場」實時聯動的「云入場」直播互動模式。在整場直播過程中,現場500位大眾聽審將化身「虛擬坐席」,在線上App直播間呈現。并且,芒果TV針對《歌手2025》推出了綜藝直播首個「AI情緒識別」玩法,實時捕捉現場聽審團的情緒波動,精準識別鼓掌、起立、流淚等7種情緒瞬間,實時投射至線上虛擬聽審坐席,一旦現場聽眾情緒共鳴達到峰值,即刻觸發線上情緒共振效應,從而讓線上觀眾也能同步見證音樂直擊人心的力量。
同時,在廣大觀眾非常關注的投票階段,《歌手2025》推出了全新的「全民投票圍觀」系統實時上傳現場聽審團投票結果至云端,并通過線上虛擬座位圖生動展現「現場票數動態」。這就讓所有的線上用戶變成了節目公平公正的「見證者」。
這也是直播綜藝首次真正打破橫屏/豎屏的形態壁壘。
首先是用戶觀看體驗的橫豎融合。
《歌手2025》對云導播進行了全面升級,在行業內率先實現「1橫+1豎」直播機位同屏觀看。這一技術革新突破了傳統直播觀看方式,精準回應了用戶對于多場景、多視角的個性化觀看需求,開啟了「看得更自由、看得更全面」的全景直播新體驗。
其次是內容互動層面的橫豎融合。
一方面,芒果TV自研「芒核」彈幕引擎打造的特型彈幕,顛覆了傳統彈幕用戶分散表達模式和單一圖文形態,這種彈幕能夠與節目IP和情節實現更及時的聯動,從而在特定節點觸發觀眾的「情緒共振」,使得在線觀眾能夠真正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情緒反應。
另一方面,基于芒果TV的多屏互聯技術,電視彈幕真正做到了「大小屏聯動」。同一WiFi下用戶不僅能在大屏上「看彈幕」,還能快速在小屏端同步「發彈幕」,真正實現「大屏看、小屏聊」。
跨屏融合一直是媒體融合的關鍵性領域。如今,通過《歌手2025》,我們看到了一個打破時空、融合橫豎的互動沉浸場,為「技術+藝術」啟發出新的融合思路。
打破參與之壁:激活會員生態,實現平臺正循環
這兩年,有一個詞在公共領域有著極高的熱度:「配得感」。
配得感指的是個體基于自我價值評估形成的、對自身是否應獲得某種正向結果(如獎勵、機會、人際關系等)或免于某種負向結果(如批評、排斥)的穩定性信念。
在文娛領域,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消費者的配得感正與日遞增。這能夠從「觀眾」「用戶」再到「會員」的身份認同變化中一窺端倪:只能被動接受媒介內容供給的觀眾,僅僅會產生品質聲張;產生消費行為的用戶,不僅在乎內容的品質,也在乎平臺能否提供更流暢、更具時效性以及更沉浸的視聽體驗;而一旦養成了「會員」的身份認同,那么消費者會更加視自己為「股東」,他們對于內容、IP乃至商業化的參與感亟待被滿足。
綜藝價值的重構,其利益相關方不僅是內容創作者以及平臺,更包括了無數「精神入股」的會員們。
芒果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點是,芒果TV從平臺運營方面針對《歌手2025》采取了諸多創新措施,致力于以「歌手」IP激活整個平臺的會員生態。
一是繼續升級「全民預測」玩法。每一期《歌手2025》直播都將設置多輪預測環節,用戶預測正確率越高,抽獎次數也越多,就會有越多的驚喜獎品等待解鎖。最終,預測成功率排名前列的用戶可收獲「驚喜禮包」。
二是全新推出「芒果超品俱樂部」。超品俱樂部會員不僅可以擁有入會驚喜禮,獨享八大品質權益,還可享受「歌手現場超級福利」,沉浸式打卡歌手現場,獲得超品通行證歌手限定版,節目建議直通制片人,獲得線上線下全方位尊享體驗。動感地帶芒果卡也推出了眾多福利:如邀請好友助力有機會獲得現場錄制入場券,首次推出的豎屏直拍直播以「一屏兩景」的沉浸式呈現,帶領廣大用戶在自由切換橫豎屏中,探索全景與特寫的魅力,與歌手同頻共振。
可見,芒果TV借助「超品俱樂部」,不僅試圖為廣大會員賦予更大的權益價值,也期望通過「頂配權益」與「增值服務」,來滿足會員的情緒價值,提升會員的「配得感」。
反之,不難預見,當會員能夠真正在平臺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和「配得感」,那么會員生態所蘊藏的商業價值也就有了更大的釋放空間。IP、平臺與會員之間的價值正循環效應,將會真正實現可持續。
打破傳播之壁:國綜,全球同此涼熱
《歌手2025》打破的不僅僅是「歌者之壁」,它同樣致力于打破「觀者之壁」。音樂作為一項藝術語音,本身就是超越國界的存在。在今年《歌手2025》的理念里,所謂「全民」不再僅僅指涉國內觀眾,而是包含了全球范圍內愛好音樂的人。
一直以來,芒系IP都是文化出海的先鋒。不論是《乘風》系列、《聲生不息》系列還是《歌手》系列,都在海外獲得了大量的關注,甚至實現了版權輸出。去年《歌手2024》播出期間,更有不少海外音樂博主對每場直播作品的音樂性以及歌手的唱功表現進行逐幀解析。
今年《歌手2025》也將在國際傳播上進一步發力。除了邀請更多優秀且具有多元化風格的國際歌手登上《歌手》舞臺之外,《歌手2025》也在拓展傳播渠道上有了大步向前。每場直播除在芒果TV國際版MangoTV全程同步直播外,節目也將在馬來西亞Astro Go、Astro QJ,新加坡Star HUB都會臺同步播出,后續也會在北美天下衛視排播上線,從而讓節目覆蓋全球更多地區。
在第一期直播開場,誕生了最讓1號感動的一幕:伴隨絢麗的燈光,節目以“音樂護照”的創新主題形式,先后奏響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馬來西亞、日本、英國、美國、中國七個國家的代表性音樂,這無疑是本季《歌手》音樂主旨的具象化:打破歌者的國籍、出身、咖位、流量之壁,打破觀者的國籍、民族、信仰、文化之壁,讓《歌手》真正成為不同世代、不同國度、不同風格的音樂交流舞臺。
在一個外部世界逐漸滑向「逆全球化」的時代,《歌手》用這樣震撼且走心開場告訴世人:愛音樂的都是一家人,我們依然住在「地球村」,我們是一個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發聲,彌足珍貴。
1號結語
我們現在可以一窺《歌手2025》實踐系統性變革的完整思路:
內容層面,從音樂的競技性中挖掘音樂的故事性,構建一個開放多元的「音樂地球村」;
技術層面,用新技術加持下的極致「在場感」,構建一個打破時空、融合橫豎的互動沉浸場;
用戶層面,以「頂配權益」與「增值服務」,滿足會員的「配得感」,為IP、平臺、會員走向商業正循環筑底夯基;
出海層面,讓《歌手》走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讓世界因為音樂而被重新凝聚。
在1號看來,這便是綜藝IP踐行ESG理念的一個最佳案例:讓綜藝內在的價值性能夠輻射和影響到更多的利益相關者,讓IP能夠成為文化出海、實現文化交流與共融不可替代的媒介。這一屬性的變化,決定了今天綜藝IP的競爭與迭代已經不能單單依靠內容層面的創新,而應是一項走向系統性變革的綜合配套工程。
有幸的是,一直占據國綜頂流的《歌手》,再次為我們打了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