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集團就像是帝國身上一條食血的水蛭。
他們橫臥在國家與人民中間,蠶食著他們的養分,還肆意壯大自我,結成一個個黨羽,形成一個個門閥。
作者:李 老 白
首發:老白讀書
《萬歷十五年》,育良書記親情推薦!
01/
萬歷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
萬歷十五年有什么特別嗎?
若從內部視角看,其實并沒什么特別的,這一年皇帝登基才15年,此后他還將在位40年。
但若你放眼全球,會發現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始,整個世界都在積極擁抱新時代,唯有大明王朝還在固守舊時代。
總有人問,鄭和下西洋的船那么厲害,如果中國早點開放,是不是就能趕上大航海時代呢?
《萬歷十五年》這本書告訴你,不能,這是系統性的困局。
而這個系統,叫做文官集團。
02/
在《萬歷十五年》中,作者黃仁宇將中國傳統社會結構比喻成“熱狗面包”:
下面的面包是成千上萬的農民,是需要被管理的對象;
上面的面包是官僚集團,是管理者;
中間隔著一根熱狗腸是三個基本的組織原則——尊卑、男女和老幼,其核心要義是道德。
古代中國以道德治天下已有幾千年。
中國地廣物博,要如何管理這么大一片地方呢?
答案是道德,而不是法律。
這么大一個國家,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指從周到漢那段時期),根本不可能制定出一套普適的法律法規。
就說今天,各地的制度細則還要“因地制宜”呢。
道德這東西雖然虛,但虛有虛的好處,那就是適配性強,一切有一個原則可循,至于具體解決辦法,只要不違反原則就行。
很多管理不太細致的公司至今還在用這個模式,可見原則這東西的有效。
但當技術水平上來了,文官這一套道德管理的辦法的弊端就出來了。
到萬歷年間,我們這個中央集權的中國,技術不能展開,財政無法核實,軍備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標準,一切仿佛都被束縛在一張無形的大網之中。
03/
而且,在長期的行政實踐中,文官集團其實早已成為中華帝國的實際統治者。
他們自詡為“道德”的典范,但又有自己的小九九。
明朝一代官員俸祿極低,根本無法養活幕僚,開展工作,所以下級官員向上級官員進貢就成為常態。
權力尋租,結黨營私,貪污腐敗,門閥操控,一切就變得自然而然,不可避免。
所以實際上,文官集團又反過來變成帝國中間的食利階層,將百姓與君主隔開。
皇帝只是工具人,是吸引天命的幌子。
百官希望他遵照儒家經典和祖宗訓導行事足矣,他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不需要有自己的感情,任何標新立異會引起滿朝官員的反對。
所以最終,帝國就被困在這張無形的大網之中,被活活拖死。
04/
那么,中國的精英階層有試圖沖破這張大網過嗎?
答案自然是有的,只是,他們都失敗了。
兩任首輔張居正和申時行,分別從正反兩面試圖挑戰這張網,但都以失敗告終;
萬歷皇帝本人在年輕時,也曾想要創下一番作為,卻在百官的一次次阻攔中,創下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不上朝記錄;
官員中海瑞以真道德律己,但卻被掌控“道德”解釋權的百官集體隔離;
武官代表戚繼光,縱然能創下鴛鴦陣,打敗倭寇,但無法改變軍隊裝備、訓練不思進取的現狀;
思想界的李贄,試圖從哲學層面挑戰道德體系,最終也以失敗而告終。
05/
造成中華民族在近代落后的,是最初在道德與法律治世之間的選擇。
可以說我們是成也道德,敗也道德。
道德統治的路線導致了文官集團的崛起,而文官集團本身又成為帝國身上一條食血的水蛭。
他們橫臥在國家與人民中間,蠶食著國家與人民的養分,還肆意壯大自我,結成一個個黨羽,形成一個個門閥。
官僚與門閥是頑固的。
因為它的背后是人性,而人性的特點是永遠不會改變。
時至今日,封建主義和官僚主義依然是新時代里的兩座“大山”。
全文完,歡迎 關注、點贊、在看 ,謝謝您!
歡迎轉載,請注明來源。
參考資料:
黃仁宇,《萬歷十五年》
您可能還想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