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回憶著當年震后的援助情況,試圖從這些零散的記憶中拼湊出善款使用的真相。
今年,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17個年頭。
誰都未曾料到,在這個特殊的節點,一場由十八線女星黃楊鈿甜掀起的輿論風暴,竟將大眾的目光,再度聚焦到了汶川與雅安地震后民眾捐款資金的去向問題上。
故事的開端頗具戲劇性,黃楊鈿甜在18歲生日時曬出照片,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而那對價值200多萬元的奢侈品耳環,瞬間吸引了網友們的注意,成為了這場風波的導火索。
要知道,她的父親,曾經是一名公務人員,且曾在雅安當地任職,種種線索表明,其父親的工作極有可能與雅安地震災后重建緊密相關。
這一發現,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層浪,公眾開始質疑,黃楊鈿甜家庭的巨額財富,是否沾染了地震善款與重建款項的“不干凈”?
面對網絡上洶涌的質疑聲,黃楊鈿甜的父親不得不站出來公開回應,全盤否認了所有指控。然而,當事人的一面之詞,怎能平息這已然如滔天巨浪般的輿論。
令人倍感蹊蹺的是,事件持續發酵多日,本應站出來將事情說清楚的相關部門,卻集體噤聲,沉默不語。
唯有黃楊鈿甜父親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在媒體采訪時,給出了一些無關痛癢的簡單回應,這無疑讓事件更加撲朔迷離,也愈發激起了公眾的好奇心與不滿。
其實,解決這場風波的辦法本就簡單明了。相關部門只需對當年善款的去向展開調查,將調查結果公之于眾,若真有問題,依法抓人嚴懲;倘若毫無問題,也能還大家一個真相,讓這場風波就此平息。
但直到現在,相關部門依舊毫無動作,這不禁讓人浮想聯翩:莫非當年兩次地震的巨額捐款,已然成為一筆無人敢碰、無從下手的爛賬?
回顧歷史數據,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半年內,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愛心如潮水般涌來,共籌集到捐款652億元,這一數字出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國勝團隊公布的調查報告,白紙黑字,有據可查。
另外,2010年1月6 日審計署發布的《汶川地震社會捐贈款物審計結果》顯示,全國籌集的社會捐贈款物高達797.03億元,其中資金687.90億元,物資109.13億元。
截至審計結果公布時,全國尚結存捐贈款物269.34億元,并且此次審計宣稱未發現重大違紀違規問題。
不過,在2016年,有媒體爆料稱,汶川地震的652億捐款中,有501億的去向一直未公開,這一消息再次將公益事業推向風口浪尖,引發民眾對捐款流向的深度質疑。
不少人感慨:那些慷慨解囊的捐款者,90%都對自己的錢,最終用在了何處一無所知,并非他們不想知道,而是一直被蒙在鼓里。
除了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同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總捐款捐物達到19.06億元。
2016年,雅安當地政府發文稱,3年來累計支出款物15.89億元,占總募集額的83%,善款主要投向災后重建的基礎設施建設,占支出總量的 50%。
已披露詳細用途的款物為14.31億元,占支出總量的90%,涵蓋了學校、醫院、敬老院、交通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救災物資發放、小額信貸、生態農業等多個方面。
如今,黃楊鈿甜事件猶如一把鑰匙,打開了公眾對善款流向追問的大門,網友們自發開啟“對賬”模式。
自稱是雅安人的網友現身說法,有的表示當年災后重建房子,全是自家出錢,未從政府處拿到一分一毫;有的則稱僅得到1萬塊重建費用,其余十幾萬都要靠自己家庭承擔。
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天文數字般的捐款,僅憑網友們的回憶與猜測,無疑是杯水車薪,就算對到世界末日,恐怕也難以對出個所以然來。
在這關鍵節點,那些手握捐款一手資料、最有能力和責任將事情調查清楚的相關部門,難道不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嗎?
還是說,這些善款的流向早已混亂不堪,真的成了一本無法理清的爛賬,想查都無從查起?
民眾期待著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說法,期待真相大白的那一天,畢竟這些善款,承載著無數人的愛心與希望,不容被遺忘,更不容被褻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