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熱浪襲人,晚上噪聲像打雷。”前不久,家住廣州市天河區棠德花苑的梁女士反映,她家陽臺外面區域被人掛了12臺空調外機,經常晝夜不停運轉,熱風往外直冒,以致她在家總感覺悶熱,噪聲不絕于耳。“每天就像睡在停車場似的,客廳的空氣和凳子都是燙的。”
面對熱浪與轟鳴聲,梁女士的苦惱能否解決?該事件牽扯到哪些相關方?記者近日前往現場協調。
老屋一年沒住
陽臺外被空調外機“圍攻”
今年3月以來,梁女士感覺家里比前兩年更熱了,特別是廚房和客廳位置,在不開空調和風扇的情況下,家中老人經常熱得汗流浹背。
梁女士介紹,這套房子她全家人從20世紀90年代就入住了,此前因為工作單位離家較遠暫時搬離,房屋空置了一年,今年她和家人準備搬回這里居住,但家中的悶熱讓她感覺異常,去陽臺一看,眼前景象讓她傻眼了:陽臺外面竟然安裝了12臺空調外機。原來,梁女士家住二樓,緊鄰著一樓商鋪,她家陽臺外的很多空調外機都是一樓商戶們裝的。
記者現場看到,這些空調外機運轉時發出較大的“嗡嗡”聲,其中不乏一些大功率外機,部分空調外機還高出了梁女士家的陽臺圍墻,遮擋了一些采光。記者注意到,這些空調外機幾乎“毫無遮擋”地背對著梁女士家的客廳和廚房區域,走進她家廚房,能明顯感到一股熱浪,不到10分鐘,記者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濕。
陽臺外面裝了12臺空調外機,梁女士表示“頂唔順”
商戶裝空調不規范
噪聲與熱浪讓人血壓飆升
記者采訪當日,現場有6臺空調外機正在運轉,散發出的滾滾熱浪已經讓人燥熱難當,無法想象12臺空調外機同時運轉的景象。梁女士說,一旦這些空調外機“馬力全開”,機械轟鳴聲都會吵得她頭痛欲裂,白天她在家看電視,關了窗還是能聽到“嗡嗡”的噪聲,導致她血壓也開始飆升。
“窗外如同裝了汽車發動機和烤爐,整個人像住在停車場里一樣,剛開始我還買了耳塞戴上,后來實在忍受不了。”梁女士坦言,發生這樣的情況,跟該小區物業管理不夠規范有關。根據空調安裝規范,空調室外機組應盡可能遠離相鄰方的門窗和綠色植物,與對方門窗距離不得小于3至4米。而現在這些外機距離他家客廳距離不到2米,其中部分甚至距離他家房屋不足1米,明顯是不合規的。
“我家還有老人居住,這些空調外機裝在這里確實太影響生活了,又吵又熱。如果不拆我們根本沒法生活。”梁女士表示,她家今年3月以來都不敢開窗。因為這些空調外機帶來的熱量、噪聲會直接排進家里。“感覺空氣是燙的,凳子也是燙的,坐立難安。”
梁女士表示,“空調陣”熱浪滾滾,給她家生活帶來很大影響
多部門合力推進
推動“肇事”空調外機挪移
記者跟隨梁女士來到棠德花苑物業管理中心,該中心一名龍管家表示,由于這些空調外機分屬于多家商戶,有些商戶也是租賃別人的房屋經營,光是找齊這些空調的“東家”就頗費一番功夫。“這些商戶安裝空調外機時也沒和物業報備,一般不需要物業同意,只要鄰居同意你安在那里就可以。”龍管家說。
記者又跟隨梁女士來到棠下街道棠德南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表示,之前居委會曾和小區物管中心協商,但仍未找齊這些空調外機的“東家”,建議梁女士向棠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尋求幫助。隨后,執法隊工作人員來到梁女士家外面的馬路,實地察看商戶空調安裝情況,并告知現場商戶,其空調外機安裝位置已經影響到鄰居生活,必須對位置進行調整。
而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天河區分局也派出工作人員來到現場勘查。與此同時,在街道、居委會的不懈努力下,“肇事”空調外機的權屬也終于弄清楚:原來,這12臺空調外機分別屬于4家商戶。在社區居委會組織下,物業管理中心、涉事商戶和梁女士三方在棠德南社區居委會舉行協調會,商戶們同意拆除部分空調外機,并對那些對梁女士家影響較大的空調外機進行位置調整。
近日,棠德南社區居委會和棠德花苑物業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找來幾名拆裝空調外機的師傅,將安裝在梁女士家陽臺外的空調外機逐一進行挪移,其中一臺搬離梁女士陽臺范圍,另外3臺分別向前、向兩邊分散放置,呈現較分散狀態分布,跟之前12臺外機重重疊疊的狀態相比有了明顯好轉。“這下總算比之前清涼、安靜些了。”梁女士說。
在相關部門的辦協調下,部分空調外機被拆走
多方合力下,終于將梁女士家陽臺外的“空調陣”進行了調整,噪聲和熱浪問題暫時得到緩解。但梁女士還是希望,這些空調外機以后能全部都搬離該區域以絕“后患”。她擔心只要這里還有空調外機擺放,接下來還會有人注意到這里,過一段時間又形成“空調陣”。
記者了解到,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這棟老樓當初設計時沒有預留空調外機的位置,所以才導致類似糾紛。由于公共平臺上還有水管、煤氣管道分布,物管中心表示,這些空調外機可挪動的空間實際上也比較有限。近期,物管中心會協調樓下商戶采購泡沫板、隔音棉等材料加裝在相關區域,盡力做好降噪措施。
來源:廣州日報
延伸閱讀
從音響震樓到播放《大悲咒》,噪音擾民的方式花樣不斷翻新,噪音源再升級真人“輸出”。
最近,浦東新區蓮中路250弄的居民通過"新聞坊同心服務平臺"求助稱,小區11號樓有位九旬老人每天凌晨五六點就開始對著窗外喊叫,已經持續了兩年多。
張女士2年前搬到小區后發現,對面11號樓有一位九旬老太,每天早上四五點開始,就會不定時朝著窗外叫罵三、四次,每次一個半小時,中氣十足。
張女士 居民:
聲音非常大,我們的樓洞就像一個回音器一樣,一旦擴音就非常可怕。特別是到凌晨左右,她是5點左右喊,我們都會被喊醒。她表達的是一些比較本地化的罵人臟話,說偷她東西,別人不尊老愛幼這種話語都會有。這可能是她宣泄的情緒,持續性比較長,聲音比較尖銳,很刺耳的。
居民吐槽每天被老人“罵醒”
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鄰居們起初都抱著寬容的態度。但每天4、5點就被“罵醒”,這也讓大家不堪忍受。
蔡老伯 居民:
我和兒子就住在老人面對的一樓二樓,去年我心臟出問題也動了手術,她每天早上真的把我們吵得沒法休息,附近這幾幢樓的居民都受到了影響。
蔡老伯稱被吵得無法休息
有的居民就選擇用錄音回擊
試圖用"魔法打敗魔法"
張女士 居民:
有人被老太吵得太厲害,就自己錄個音,把“電音”還回去,這樣的互相對罵造成了小區變得更吵。
坊記從屬地居委了解到,這位老太太已是94歲高齡,有兩個兒子,雖然自己獨居,但大兒子就住在老人隔壁。
坊記嘗試聯系老人的大兒子,不過對方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訪,可去居委處了解情況。
圖為涉事的樓棟
居委工作人員稱,老人已在小區內居住了20多年,5年前老愛人突然去世,2年前開始有此癥狀。起初大家懷疑老人發生了腦部病變,不過社工與其對話,老人語言邏輯清楚,且平日生活也能自理,最近的一份體檢報告也證實了老人并無精神問題。
此外,老人的兩位兒子也已是七旬老人,照顧母親也日漸力不從心,且有自己的老年生活。
錢春暉 北蔡鎮蓮中居民區塊長:
大兒子也是70多歲了,現在的老年人生活也比較豐富多彩,他平時也會出去旅游,下午的時候會出去打麻將,所以早上或者下午發生這種情況。
雖然兒子們也曾考慮讓母親去條件更好的養老院居住,但母親始終不愿意。
經居委持續觀察,發現老人很可能是通過喊叫來引起關注、宣泄情緒,從而排除內心的失落。
錢春暉 北蔡鎮蓮中居民區塊長:
我們會盡量建議她走出家門,參加社區的活動,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像重陽節我會上門送重陽糕的時候我會和阿姨進行攀談,也會關心她的生活,同時也會告訴她不要去做這種事情,還會把她領下樓讓她去門口坐一會兒,和老伙伴聊聊天。
好在,好消息傳來,老人的兒子帶母親前往多家養老院實地體驗,看到有老伙伴共同入住,老人最終打消了顧慮,于上周五順利入住養老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