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與人文碰撞的時代,博物館如何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是第49屆國際博物館日,以“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為主題,呼吁我們思考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以一系列精彩活動,從傳統技藝到創新體驗,帶您感受博物館的多元魅力!
澄懷觀道 —— 澄泥硯文化遺產特展
在鍵盤替代毛筆的今天,你是否還記得 “文房四寶” 里那方承載著千年文脈的硯臺?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推出《澄懷觀道 —— 澄泥硯文化遺產特展》!當泥土與火焰碰撞出藝術史詩,當高校學府牽手非遺傳承,這場展覽注定要刷新你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澄泥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中唯一以泥為材的 “非遺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文化底蘊。它不同于端硯、歙硯的天然石材,而是以“河泥澄煉”為魂,經采泥、澄濾、雕胚、燒制等十余道工序,最終成就 “質堅如玉、貯墨不耗” 的傳奇。
此次展覽集中展示了 60 余方歷代澄泥硯精品,從唐宋的素雅形制到明清的繁復雕刻,全方位呈現其 “質堅如玉、貯墨不耗” 的工藝特色。在這里,您能看到唐代硯風的質樸、宋代追求的素雅以及明清時期對繁復精工的偏愛,每一方古硯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獨特的歷史。
? 冷知識科普:
唐宋時期,澄泥硯是文人案頭的 “頂流”,甚至被列為貢品;
明清兩代,工匠們將雕刻藝術推向巔峰,花鳥、山水、詩文皆可入硯,方寸之間盡顯東方美學;
每一方古硯都刻著時代烙印:唐代硯風質樸,宋代追求素雅,明清則偏愛繁復精工,堪稱 “行走的藝術史”!
在快節奏的今天,澄泥硯的“慢”與“精”顯得尤為珍貴。當我們凝視一方古硯上的刀痕,看見的不僅是泥土與火焰的淬煉,更是中國人對“永恒”的執著——那些歷經千年仍熠熠生輝的技藝與哲思,終將在創新與傳承中,照見更璀璨的文明未來。
這個夏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澄懷觀道」,在澄泥硯的光影里,尋找屬于中華文明的精神密碼。
青島黃海學院博物館系列活動一覽
1. 澄懷觀道——澄泥硯專展
地點:黃海學院博物館展廳
時間:5月16日起
內容:展出歷代澄泥硯精品,解讀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感受“硯田筆耕”的文化底蘊。
2. 臨展“紙間生長”
地點:黃海學院博物館四樓研學文創展銷區
時間:5月16日起
亮點:以紙為媒介,展示現代藝術與生態主題的碰撞,思考可持續發展中的文化角色。
3. 非遺文化進校園——“仿”燒藍工藝
地點:青島市少年宮
時間:5月17日9:30—11:30
互動:博物館老師現場授課,帶領青少年體驗“仿”燒藍技藝,觸摸傳統工藝的匠心。
4. 創意手工皂DIY
地點:黃海學院博物館
時間:5月17日17:00—21:00
趣味:將科學與藝術結合,親手制作天然手工皂,解鎖博物館的“可觸摸”樂趣。
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博物館既是歷史的守護者,也是創新的實踐者。這個博物館日,歡迎您走進黃海學院博物館,在傳統與未來的對話中,共赴一場文化之約!
更多活動敬請期待
文字:袁琪冉
圖片:郭瑞姝、李安旭 、董佳琦
編輯排版:袁琪冉
審核:郭瑞姝、毛波、鞏玉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