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領導人被當街打死,圍觀者甚眾,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當局祭出種種愚蠢操作?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一件事,讓人越想越感到背后發涼。
1986年2月28日深夜,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斯韋瓦根大道一處十字路口附近突然傳來兩聲急促的槍響,路人被嚇了一跳,循聲看去,只見一男一女應聲跌倒在地。
現場位于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據粗略估計,有至少20人親眼目睹了槍殺的整個過程。目擊者們表示,行兇者一定是一名老手,身材魁梧,心理素質極好,悄悄尾隨并不斷靠近目標,手穩心不慌,砰砰兩槍過后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此案迅速引爆了歐洲乃至全世界輿論,有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死者之一的奧洛夫·帕爾梅正是時任瑞典首相。
據警方了解:當晚下班到家后,帕爾梅從妻子口中得知,二兒子與女友邀請他們一塊去看電影。夫妻二人商量了一下,欣然應邀。
電影散場后已臨近午夜,帕爾梅與妻子一邊聊天,一邊慢悠悠地向最近的地鐵站步行,殊不知他們已被殺手盯上,對方下手之快,以至于二人完全沒來得及做出反應。
案發后,瑞典政府表現得非常惱怒,在敦促警方抓緊破案的同時,還以政府的名義出價50萬瑞典克朗通緝兇手。
值得一提的是,以當時的匯率換算,這筆錢相當于80年代的約36萬元人民幣,同時期上海房價最多也就幾千塊——顯然,這是一筆巨款。
隨后幾年里,瑞典政府多次提高懸賞,到1987年11月,賞金數額已經翻了100倍,達到驚人的5000萬瑞典克朗,約等于850萬美元。
瑞典政府拿出了“不惜一切代價將兇手緝拿歸案”的認真態度,然而一場荒唐的鬧劇也就此展開。
槍擊發生后,路人第一時間報案,可離譜的是,警察趕到現場居然花費了幾個小時;他們似乎對兇案并不關心,不緊不慢地拉起幾道警戒線,把兇案現場弄得像是一處道路維修工地。
更離譜的是,許多路人都自發留在現場,做好了被盤問的準備,哪知警方居然只從中隨機挑選了幾人當警察局錄口供。
幾天后,有人來到警察局,上交了一件東西。
“警官,我在路邊撿到了這個,可能對破案有幫助。”
警察接過來一看,居然是兇手射出的子彈彈頭。
此前斯德哥爾摩警方宣稱對現場進行了細致的檢查,幾乎掘地三尺,卻沒能發現有價值的線索,結果此案最為關鍵的物證之一就被隨機路過的路人隨手撿到了,真不知他們究竟檢查了些什么。
經專家辨認,兇手使用的是.357馬格南子彈,該型號子彈多被用于左輪手槍,威力巨大,就算身穿防彈衣,近距離被打一槍,即便無性命之憂,起碼也要斷幾根骨頭。由此可見,殺手的行兇目標明確:我這一槍下去,你別想生還。
事實上,西方國家領導人遭受刺殺的狀況不在少數,其中有相當多一部分,是某些個不同政見者腦子抽風,一時間犯下的糊涂事。2022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死差不多就是這種情況。
然而帕爾梅的情況有些特殊,坊間對此一直有所懷疑,議論紛紛,瑞典警方在整個調查過程中卻極力躲避。
原來,帕爾梅是一位國際主義者,對美蘇的霸權主義始終看不順眼。他不畏強權,支持第三世界的人民斗爭,多次抨擊美蘇粗暴干涉他國內政的做法,倡議小國弱國團結起來,共同對抗霸權主義。
擔任瑞典政府教育大臣期間,恰逢越南戰爭爆發,帕爾梅居然跑到大街上,與越南駐瑞典大使攜手參加了反戰游行。如此“歪屁股”的做法在其國內一度掀起軒然大波,瑞典當局顯然擔心因此得罪美國,借口“違反中立原則”,試圖把他擠出政壇。
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帕爾梅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話語權也越來越大,很快就有了足夠的影響力去解決一些問題。例如在1980年11月,他便以聯合國秘書長特使的身份參與調停了兩伊戰爭。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事實上,為解決一些麻煩,政治家們從未丟掉那些骯臟的、上不得臺面的手段。上世紀60年代初發生的另一起事件,對帕爾梅而言就是前車之鑒。
1961年9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登上了前往剛果的專機,誰料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飛機最終墜毀在了贊比亞恩多拉附近,機上人員無一生還。
此案處處透著詭異,實在讓人無法不想到陰謀論。
根據資料:事故現場非常慘,機組人員和陪同的工作人員個個被燒得面目全非,軀體甚至已經碳化,唯獨哈馬舍爾德一人的遺體基本完好,僅僅是衣服被弄臟。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有一張撲克牌非常蹊蹺地出現在其領口處,有人指出,這是CIA特工或職業殺手的慣用手段,用特定花色的撲克牌作為標識,確定目標已經死亡,任務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哈馬舍爾德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際政壇中扮演的角色,與帕爾梅十分相似,前者旗幟鮮明地反對戰爭,并且強調人權,一生都在致力于廢除種族隔離制度。
帕爾梅遇刺后,立馬有人提出猜想:會不會是CIA派人干掉了這位“礙事者”?畢竟如先前所說,目擊者看到兇手心理素質極佳,手法老練,一看就不像是腦袋一熱鋌而走險的“外行”,說不定就是CIA派來的特工呢。
顯然,瑞典當局和警方實在不愿去觸碰這個“禁區”,在有限的線索里摸索了一段時間后,此案的調查陷入停滯,熱度不斷下降,陷入沉寂。然而,就當人們即將徹底忘記它時,當局突然宣布:您猜怎么著?案子讓我們破了!
時間來到帕爾梅夫婦逝世3年后的1989年,一個名叫克里斯特·彼得松的41歲男子被捕。此人不是什么好鳥,是個癮君子,此前多次進監獄。
本來彼得松跟刺殺案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可警方聲稱,有個自稱是目擊者的人指認了他。很快,彼得松被推上法庭,獲得無期徒刑。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這事兒最終以鬧劇收場:彼得松入獄后不斷提出上訴,警方始終找不到兇器,控方也無法向法庭提交確鑿證據,3個月后,彼得松被釋放,還拿到5萬美元的賠償金,足夠他過一段快活日子了。
21世紀初,控方又起訴了一位名叫斯蒂格·恩斯特倫的平面設計師。
據調查,恩斯特倫有在軍隊服役的經歷,即便退役多年也保持著射擊的愛好。其次,恩斯特倫極度不滿帕爾梅的政治主張,他曾不止一次發表反對帕爾梅的言論。巧的是,警方設法還原了恩斯特倫的行蹤,發現帕爾梅遇刺時,他就在現場附近,且無法解釋自己當時在做什么。
種種線索似乎要坐實恩斯特倫的罪名,警方也在不久后宣布恩斯特倫就是真兇,證據確鑿。
此話一出,坊間一片嘩然。有人質疑道:目擊者都說兇手是一名高大魁梧的男子,這恩斯特倫又矮又胖,你們是沒長眼睛嗎?也有人指出,所謂“證人”提供的證詞也極為拙劣,前后矛盾,根本經不起推敲,一看就是瞎編的。
雖然其中疑點重重,破綻百出,官方最終仍一口咬定“真相”水落石出,一錘定音,宣布結案。
您可能會疑惑,恩斯特倫為什么不提出抗議呢?因為他早在2000年就已自殺身亡,就算瑞典警方說二戰是他挑起的,他也無法辯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