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女子賽艇官方專業賽事,以“槳動無界·她領奉潮”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近日在奉賢金匯港閉幕。41支隊伍、220名選手展現賽艇運動魅力,以“她力量”掀起一場粉色運動浪潮。亞洲首位帆船奧運冠軍徐莉佳現身賽場,并為獲獎選手頒獎。
奧運冠軍徐莉佳為獲獎選手頒獎。
女子雙人雙槳500米項目,西澳大利亞賽艇隊、湖南師范大學領客賽艇隊、二月蔻賽艇隊分別獲得精英組、大學組和俱樂部A組冠軍;女子四人雙槳1000米項目,上海賽艇精英隊、湖南師范大學領客賽艇隊、二月蔻賽艇隊分別斬獲精英組、大學組和俱樂部A組桂冠。
奉賢區水上運動發展座談會現場。
坐擁江河湖海以及豐富森林資源的奉賢區正全力推進“國際戶外運動之城”建設,力爭通過三年行動計劃打造集賽事、休閑、文旅于一體的體育名片。賽事期間,主辦方召開“奉賢區水上運動發展座談會”,誠邀業界專家獻計獻策,并正式對外發布《奉賢區戶外運動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江河湖海,水上運動要素集聚
“我是第一次來到奉賢的上海之魚,感覺這里生態環境非常好,視野也很開闊。從運動員的視角來看,我覺得這里非常適合水上運動。之前跟賽艇運動員們也聊到過,他們在劃賽艇的時候,其實也會欣賞周邊風光。奉賢這個賽道周圍綠化覆蓋率很高,對于選手們來說,也會更讓他們享受其中。”
當天,徐莉佳以“體驗官”身份漫步于觀賽區的“水上運動嘉年華”市集。作為奧運帆船冠軍,徐莉佳對賽艇同樣充滿了感情,她認為賽事的連續舉辦不僅推動了水上運動的普及,更能鼓勵市民朋友們走出家門,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
賽事現場氛圍得到奧運冠軍徐莉佳點贊,源自奉賢區擁有豐富的江河湖海、森林綠地資源,在開展水上運動時實現江河湖海“全要素集聚”。城市地標“上海之魚”亦被譽為“金海湖”,浦南運河和金匯港交織出豐富的水網體系。依托萬畝海南國家森林公園、金海湖莊行郊野公園等生態空間,更構建起了森林綠地與碧海清流交織的戶外運動生態圖譜。
中外參賽選手點贊這項女子專屬賽艇賽事,也對舉辦地的專業服務感到滿意。
2015年,上海奉賢區標志性人工湖“上海之魚”。 新華社發(李彬 攝)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到2030年,全國建設100個左右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悉,依托生態稟賦、社會資源優勢,奉賢正全力推進“國際戶外運動之城”建設。
奉賢區體育局局長陳文浩介紹,全區現有適合體育運動的水域約120萬平方米,林地約2000畝,已發布13條特色戶外徒步、騎行路線,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94平方米、總場地面積450.7267萬平方米,各類戶外運動營地等場地設施持續增加。同時,這里也擁有上海國際風箏放飛場、上海之魚、碧海金沙、上海國際越野賽車場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南上海體育中心等文旅商體展融合的城市名片。
品牌引領,戶外運動展現活力
一聲令下,賽艇如離弦之箭般沖出,槳葉整齊劃一地切入水面,激起一串串晶瑩的水花。槳起槳落間,運動員們的力量與節奏完美融合,展現出驚人的協調性與爆發力。岸上市民駐足圍觀,歡呼聲、加油聲此起彼伏。家住附近的奉賢市民,這個周末更是邊觀賽、邊露營、邊享受市集的樂趣,“以前我們看國際比賽都要跑老遠,現在走幾步路就到了。真的是近距離親身感受,環境也特別好,金匯港畔景色宜人。”
上海市體育科學學會理事長、賽事總監李建新,從事戶外水上運動超過50年,這次比賽現場的綠色草皮、白色帳篷以及市民悠閑觀賽的場景,讓他感慨萬千。原來,30多年前,中國賽艇運動只能依靠體育系統“供養”來完成奧運任務,但英國、德國等高水平國家,完全依靠強大的群眾基礎得到發展。在德國,他走訪了12座城市,前往5所大學求教,其中第一站就是德國漢堡市。
“30多年前,在德國漢堡市,我就發現只要有水系的地方,就能看到市民參與水上運動。”李建新介紹,由于是中、德體育教育的合作交流項目,漢堡市長也會見了李建新等來自中國的考察學習團隊,“市長當時最驕傲的,是他們擁有32家賽艇俱樂部、17個皮劃艇俱樂部,全市240萬人口中有約20萬參與水上運動。漢堡市政府認為,水上運動彰顯了城市的活力,提升城市的品質,關鍵是讓年輕人有了更健康的去處。”
李建新(中)有著豐富的水上運動推廣、普及和辦賽經驗。
30年之后,賽艇、皮劃艇、槳板、龍舟等戶外水上運動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發展,也得到了中國Z世代年輕人群體的追捧。李建新認為,本次賽事現場的綠色草皮、白色帳篷、戶外市集以及人們悠閑放松的參與心境,已和歐美賽艇發達城市沒有太大差別。
在李建新看來,隨著國內參與水上運動、戶外運動的人群增多,還需要提升質量:首先是更好發揮戶外水上運動協會職能,匯聚專業智慧、制訂發展規劃,錨定目標任務、實現有序發展;其次是高水平品牌賽事引領,比如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在舉辦三屆后,可以推動向國際B類賽事實現更高級別國際賽事認證。
產業先行,人才培養不容忽視
《奉賢區戶外運動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要把推動戶外運動發展融入奉賢區域發展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戰略,積極構建“一核一帶N片”戶外運動發展空間布局,形成重點項目突出、比較優勢顯著、區域融合互動的發展格局。
參賽隊伍登臺領獎。
參賽女將展現風采。
一核,是以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和環上海·新城自行車賽的成功舉辦為契機,加快建設以上海之魚周邊連片公園、中央林地以及規劃建設中的南上海體育中心為核心的體育文化旅游集聚區,積極推動新城區域的賽艇、自行車、徒步等運動發展,打造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南上海戶外運動引領區。
上海體育大學副教授、體育旅游專業負責人林章林博士認為,眼下大城市都在做“文旅商體展融合”的文章,內部邏輯有一個根本的出發點:不在于各個產業本身展現水平,而在于如何更好拉動消費,這個融合的關鍵一定是打造消費的新場景。
比如,關于奉賢戶外運動的推廣普及,可能需要打造更硬核的文旅商體農融合的體驗路線,比如上午賽龍舟、下午逛古鎮、晚上住民宿;其次,資源整合、營銷創新更需要得到凸顯,戶外運動涉及體育和旅游,具有天然的營銷屬性;此外,奉賢打造“國際戶外運動之城”,可以嘗試政府、高校、產業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比如合作共建戶外運動產業學院,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戶外運動人才。
戶外運動得到越來越多中國體育愛好者的認可,成為年輕人重視健康生活的潮流象征。
徐莉佳以“體驗官”身份漫步于觀賽區的“水上運動嘉年華”市集。
上海市體育局規劃產業(法規)處負責人余詩平則表示,未來還需要優化區域內戶外運動體育產業的結構。奉賢區域內擁有和匯頭盔、美人魚釣具、金體客運動服裝、嘉鉆馬具、東輝槳板等戶外運動用品企業,可以鼓勵企業向產業上下游延伸,發展戶外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閑業、戶外節慶與會展等業態,構建戶外運動產業體系。吸引運動裝備制造、體育科技、健康養老等企業集聚。對“一核”升級,打造集賽事、商業、居住于一體的“運動綜合體”,吸引體育企業總部或研發中心入駐。
原標題:《觀察:中國國際女子賽艇精英賽鳴金,奉賢為啥有打造國際戶外運動之城的底氣》
題圖來源:賽事組委會 圖片來源:上海奉賢、賽事組委會 等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