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微短劇憑借短小精悍、貼近生活、傳播迅速等優勢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微短劇用戶規模、市場規模每年都是快速增長。但是微短劇爆火的背后,版權保護問題也日益突顯,劇本抄襲、搬運盜播等各類侵權問題嚴重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多個電商平臺上,只需要花1塊錢就能買到2萬多部盜版微短劇。
在某電商平臺,記者搜索“短劇購買”,頁面就出現了大量微短劇資源銷售店鋪,有些店鋪直接宣稱,只需要1塊錢就可以觀看20000多部微短劇,并且每日更新。賣家告訴記者,這些微短劇在買家付款后通過網盤鏈接形式進行分享,在現有20000多部微短劇的基礎上,每天還會更新增加新的劇集,甚至全網最新上線的微短劇,在上線當天就可以免費更新到網盤中。
記者在付款后,很快就收到了網盤鏈接,點開后發現里面確實有多達21700多部微短劇,只要把想看的劇集保存到網盤就可以直接點開觀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大部分微短劇都是采用前幾集免費、后面劇集通過付費或看廣告解鎖的模式來盈利,一般看完一部五六十集左右的微短劇,大概要花費幾塊錢到幾十塊錢。剛上線的新劇當天甚至五六個小時內就被盜版“搬運”,這讓微短劇整個行業承受了巨大損失。
某微短劇平臺內容負責人樂力:我們之前內部也測算了一下,因為我們做了一些用戶調研,然后大概測算了一下,現在整個國內看盜版的用戶的這些流量規模,如果說這些流量能夠轉化成正版的流量的話,它能夠產生的產值可能超出200億元。
微短劇的拍攝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與大投入的電影、電視劇不同,它的播出平臺處于完全開放的互聯網空間,一部微短劇在網絡平臺上線后,在技術上非常容易被盜版復制,甚至有些低成本微短劇在上線前的宣發階段,通過網絡傳輸時就已經泄露了。
微短劇編劇李奕兵:他們盜版沒有成本,像我們拍一部劇可能要50萬元、100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成本,但是他們是直接盜版,他們幾乎沒有成本,零成本。
李奕兵提到,維權取證非常難,而且特別消耗精力,“基本上我沒有聽說過制作方能去維權的,因為本身拍攝就很辛苦了,然后維權大量取證,這是制作方跟劇本方做不到的事情,耗不起那個時間。”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面對這種幾乎沒有成本的盜版“搬運”,他們的維權卻存在很多難點。除了很難尋找盜版的源頭,微短劇制作方、播出平臺維權的時間成本也非常高,因為微短劇的收益期基本都集中在上線的前幾天,如果剛上線就遭遇盜版,這種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
除了行業自身加強監管,國家版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四部門,近日已經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5”專項行動,將進一步加大微短劇等網絡視聽領域版權保護工作,推動微短劇行業版權生態健康發展。
此外,中國版權協會微短劇工作委員會維權中心日前正式成立,維權中心將面向會員單位積極開展微短劇版權保護與維權工作,并跟進版權侵權處理情況,定期整理匯總報有關行政、司法主管部門進一步處理。通過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微短劇行業健康發展。
來源: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