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時候,情感的連接、精神的共鳴,都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養分”
5月17日上午,四川南充儀隴縣總醫院發生感人的一幕:穿著校服的學生們站好隊列拍攝畢業照,隊列中間,是一張病床,病床上的男孩戴著氧氣罩,同樣穿著校服。
據報道,男孩的父親任先生哽咽稱,老師說是自愿參加,但班上六十多名同學都來了,“他們沒有遺忘,也沒有嫌棄我的孩子”。這張有情有義的照片,也感動了很多網友。然而,18日,有網友在評論區發言稱,病重男孩走了。記者聯系到男孩家人,其稱此事屬實。男孩去年查出腫瘤后休學,如今匆匆離世,令人扼腕。
令人欣慰的是,在男孩告別人世前,這張與“生命”有關的畢業照,定格了青春的記憶,留下了永恒的瞬間。其間,既有純真情感,也有生命無言。
中學時光,浪漫而熾熱,似乎激情和歡樂才是生命的主題。但生命的創傷和失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今撫“照”追懷,無論德育還是死亡教育,這些孩子的體悟應該有所加深了。總之,遺憾和感動的交織,讓這張“最后的合影”在催淚的同時,也多了幾重難言的滋味。
照片既是一片薄薄的空間,也是時間,會在往后的時光里發酵。曾經,我和我的同學們也有過這樣完整卻“殘缺”的畢業照。在高中畢業數年后,班上有位同學離世了。她的優秀和善良,讓我們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懷念著她。而我也從最初不敢看、不忍看“最后的合影”,變為今天的微笑而視。死亡是突如其來的、不講理的,它是一種不留余地的摧殘,但它并不會奪走那些美好的集體記憶,在苦痛的土壤上,依然可以盛放著共同的記憶,包括那些沉淀于時光深處的問候與祝福。
這張“最后的合影”在網上受到點贊、離世者被哀悼,人們為真摯的情感流淚,也為逝去的生命哀傷。悲傷之余,它也向所有人發出深沉的提示:數字時代,面對面是那么動人;分數面前,情感交流是那么重要。
的確,我們早已進入被傳播新技術加持的時代,虛擬的見面、隔空的交流打破了山海的隔阻、時空邊界的限制,讓無數人找到了交流的“在場感”,也順勢搭建起了“無界”的精神互動平臺。但必須承認,這一切并不能輕易替代圍爐煮茶、夜話所指向的“面晤”價值。事實上,也只有在促膝談心、溫馨合影的時刻,我們才能相互碰撞和關注,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暖意和人性的分量。我們相信,那一塊圍著病床合影的地方,溫度不會消散。
誠然,在學生的“字典”里,“分數”有著極高的地位,為了在大考中拿到更理想的分數,學生們勤奮耕耘、殫精竭慮。然而,追求分數并不是學生時代的唯一任務,學做人、學處事,同樣是學生的要務。情感的連接、精神的共鳴,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養分”。也只有對同行者的遭遇或命運抱以關切之情,對我們共處的環境投以情智建設,我們才能在每一次的怦然心動中,發現守護善良和熾熱的終極意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白駒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