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列寧遭遇刺殺,女刺客卡普蘭對著他連開了三槍。很快殺手便被抓捕,而她的下場實在是慘不忍睹……
1918年莫斯科大謝爾普霍夫卡大街上發生的刺殺,雖然沒有要了列寧的命,卻爭執不休半個仍舊沒有停止。
警方、陰謀家、歷史學家,各方圍繞一個問題苦苦思索:一個半盲的女人,能夠準確無誤地完成暗殺嗎?
這位充滿謎團的女人叫芬妮·卡普蘭,在那場萬眾矚目的審訊中,卡普蘭大聲宣布,開槍刺殺列寧的人,正是她本人。
“是我開的槍,刺殺列寧是我自己的決定,跟任何人都無關。”
卡普蘭為何這么做,就是是不是她做的,這些秘密,隨著卡普蘭被倉促處決,一起永遠掩埋在了歷史塵埃中。
卡普蘭的尸體被塞進了一個鐵桶中,澆上汽油焚燒殆盡,只有久久不散的黑煙,成為盤繞在人們心中的好奇。
被認為是刺殺列寧兇手的卡普蘭,有著和女刺客身份截然不同的背景,她的父親是一個忠誠的蘇維埃追隨者。
但是卡普蘭卻成長為一個反叛者,俄國1905年革命之后,15歲的卡普蘭漸漸沉迷社會活動,并且越來越極端。
下一年,卡普蘭就策劃組織了對基輔行政長官的刺殺,這場沖動之下的襲擊活動,最后以失敗告終,卡普蘭在牢獄中度過了漫長的時間。
監獄生涯讓卡普蘭心中的憤懣越來越多,她身心都在遭受折磨,眼睛幾乎失明,直到對列寧進行刺殺時,卡普蘭依舊是一個半瞎的女人。
卡普蘭出獄那一年,恰逢俄國二月革命轟轟烈烈爆發,俄國社會發生劇變,但卻不是往卡普蘭希望的方向變化。
卡普蘭在監獄中認識了俄羅斯右翼社會革命黨活動家,她的思想也轉向社會革命黨人,跟列寧的主張背道而馳。
“我反對十月革命,列寧是這件事的策劃者,如今這一切,都要怪罪到列寧頭上。”
在審訊中,卡普蘭絲毫不掩蓋對列寧的厭惡和仇恨,這與當時工人群體對列寧的崇拜和仰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918年8月30日,列寧在工人們的簇擁下,離開米海爾松工廠,列寧正走向工廠對面的汽車。
人群涌動,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幾聲尖利的槍響打破了眾人的熱情,在大家還未回過神來的時候,列寧中彈倒地。
據后來醫生說,只要子彈稍微偏離一點,列寧恐怕就要命喪當場,殺手的射擊十分準確。
人們被槍聲嚇得倉皇逃竄,列寧的助理巴圖林還保持著冷靜,他環視四周,一片混亂和尖叫中,只有卡普蘭平靜地倚在幾步遠的書上,正從破皮包中掏煙。
巴圖林上前檢查卡普蘭,沒有找到可疑東西,可是當巴圖林詢問她是否向列寧開槍時,卡普蘭也沒有否認。
“是這個女人,她就是刺殺列寧同志的槍手!”一個紅軍戰士喊出聲來,此時憤怒的工人一擁而上,想要當場懲戒這名奇怪的女刺客。
紅軍好不容易才將卡普蘭從人群中拉出來,送至警察局審問,司機將列寧抱到了車上,向克林姆宮疾馳,子彈打中了列寧的頸部,但是沒有生命危險。
在混亂中異常冷靜的卡普蘭,是刺殺事件的頭號嫌疑對象,她對此也沒有做過多的辯解,甚至還承認刺殺列寧的企圖。
警方調查認為,從卡普蘭所處的位置,于列寧相距的距離來看,就算是什么也看不見的人來射擊,命中目標也不是一件難事。
有卡普蘭的供認,這場審判很快得到了結論,卡普蘭被逮捕三天后,就遭到了處決,尸體也被焚燒了,卡普蘭短暫的一生,結束在了一個廢棄的鐵桶中。
當時審問卡普蘭的警官,推測卡普蘭是一名英國間諜,可是他們在審問中從未得到相關信息,關于卡普蘭是間諜的猜測,就這樣不了了之。
或許卡普蘭就像她自己說的那樣,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刺殺列寧;或許卡普蘭刺殺背后,有一連串驚天陰謀,但隨著卡普蘭的死去,這些秘密都無法再探究。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卡普蘭刺殺列寧一事,對列寧本人和蘇維埃社會,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像一塊投進水塘的石頭,一圈又一圈向外泛起漣漪,引發歷史的波動。
參考資料:列寧遇刺之謎曝光:兇手竟然是個女瞎子2007年11月07日11:03國際在線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