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全軍授銜時,賀炳炎是僅有的一位準兵團級上將,比多數上將級別要低,因為他是紅二方面軍、一野大軍的代表,作為特例被拔高授了上將軍銜。所以實事求是地看,平衡山頭的因素,對于將領的職銜發展,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然而有一人更特別:賀炳炎好歹還是準兵團級,閻紅彥上將竟然都“沒有級別”。原因在于1952年進行全軍干部定級時,閻紅彥已經離開軍隊到地方當副省長了,根本就不是軍官,所以不參加評級。
有人可能感到很奇怪,脫離軍隊體系的干部,通常不也就失去了評銜資格嗎?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李先念、滕代遠、譚震林等名將,都沒有軍銜。功勞再大,也不能破例,這是當年的授銜規則。
那閻紅彥為什么能在沒軍職的情況下,獲得上將軍銜呢?并且讓閻紅彥參加55年大授銜,還是毛主席特別批示的,要求他的軍銜,必須是上將。
閻紅彥是陜西瓦窯堡人,紅軍時期隸屬陜北紅軍,最高職務為30軍軍長。紅軍時的軍級干部,可以說級別非常高了,像許世友、王宏坤等名將,也都當過紅軍軍長。不過平心而論,陜北紅軍不是特別大的山頭,實力、規模比不了紅四方面軍。軍長與軍長之間,含金量有些差別。
盡管如此,閻紅彥的起步也算出類拔萃。但仔細看他的軍隊履歷,后面下滑得特別厲害。到解放戰爭時,只是劉鄧大軍中的縱隊副司令,抗美援朝時任志愿軍第3兵團副政委。再后來就轉業了,到四川當副省長。職務高開低走,趨勢明顯,遠遠不如生涯早期地位相當的將領。
既然紅軍時閻紅彥能當軍長,自然不是泛泛之輩,后來職務降低必然有具體原因。陜北紅軍的領軍人物劉志丹、謝子長早早犧牲,而當地高姓領導的發展很快,既當過“西北王”、又當過“東北王”,建國后還成了高層領導,一時風頭無兩。
但此人品質有問題,在劉志丹、謝子長死后,陜北紅軍缺少真正的代表人物,高某竟想篡改歷史,把自己也列入陜北紅軍創建者之列,從而博取重要政治資本。為了這個目的,他幾次拉攏軍隊地位頗高的閻紅彥,許以多重好處。
閻紅彥耿直剛烈,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后來還把高某給舉報了,弄得對方很難看。懷恨在心的高某人,想方設法打擊閻紅彥,壓低他的職務。尤其是借抗戰延安整風的機會,進行無端誣陷,嚴重影響了閻紅彥的工作和職務,他被迫參加“學習”。
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時,閻紅彥仍然在申訴,繼續揭發高某的荒謬做法,并指出對方曾脫隊被留黨察看的黑歷史,但申訴沒有獲得實質效果。所以到解放戰爭時,閻紅彥的職務已經被壓低到縱隊副司令一級了,他高尚的品格卻沒有絲毫改變,上下級對閻紅彥的評價都非常高。
轉機突然出現了:1954年發生著名的“高饒事件”,結果眾所周知,高某的一生經歷叫人唏噓。
本來已經和軍隊基本絕緣的閻紅彥,忽然又獲得了參加55年大授銜的機會,并且還將作為陜北紅軍的代表,獲得上將軍銜,這令他萬萬沒想到。閻紅彥本意謙讓,但為了照顧大局、為了已經犧牲的陜北戰友們,他得挺起陜北紅軍的大旗,最終還是參加了授銜。
若沒有1954年的事情,閻紅彥的名額,本來屬于他的老戰友賀晉年。賀晉年也出自陜北紅軍,整個軍事生涯的職務、履歷,要好過閻紅彥。但賀晉年受到相關人員牽連,55年不可能評上將了,最終只獲得少將軍銜。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