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東早期歷史紀念館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推出特色活動,本次活動以響應“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這一主題為核心,依托紀念館紅色基因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多元形式,吸引廣大市民及全國各地游客積極參與,成功打造了一場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進一步彰顯了紀念館作為城市紅色文化名片的價值與活力。
亮點紛呈:傳統與創新交融,線上與線下結合
紀念館“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期間,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步推出線上虛擬展廳和線下實體展覽,講好紅色故事,傳播濟南聲音,增強紅色文化凝聚力、傳播力、影響力。線上虛擬展廳把珍貴的歷史圖片、實物、豐富的影像資料與VR全景展覽深度融合,觀眾在云端聆聽紅色故事,重溫紅色記憶,增強了展覽的吸引力、影響力和豐富性。紀念館《齊魯曙光》基本展陳通過“社會變革 歷史選擇”、“點燃星火 彰顯初心”、“工農運動 異軍突起”、“土地革命 前仆后繼”、“信仰彌堅 鐵血擔當”、“重建省委 抗日救亡”6個板塊,講述了山東黨組織創建、斗爭、發展的歷程。
熱鬧有趣:沉浸式互動體驗,感悟紅色文化魅力
參加“紅色尋跡——紀念館文物尋寶打卡”的觀眾們手持“尋寶圖”,在紀念館展廳內積極尋找館藏文物,通關尋寶的觀眾獲得文創紀念品一份。觀眾在尋寶互動中沉浸式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感受紅色文化傳播魅力,紅色基因在尋覓間悄然傳承。參加“紅色印記——非遺拓印活動”的觀眾,在印有中共山東省委機關舊址場景、紀念館卡通人物“泉東東”等雕刻成的拓片上拓印,顏料緩緩滲透在薄如蟬翼的宣紙上,一幅幅觀眾親手拓下的作品映入眼簾,觀眾在全方位感受非遺之美的同時,深度體驗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深度耦合的魅力。
社會反響:聚焦守正創新,引發紅色文化傳承集體共鳴
一名來自槐蔭區恒新小學的學生說“聽了無數先烈用熱血和生命寫下的革命故事,讓我覺得他們的精神就像火炬,照亮我們成長的道路,我們要銘記歷史,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紀念館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參觀人員,實施分眾化講解,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影響力,使研學體驗更深入人心,持續豐富解說形式和宣講內容,積極創新教育方式,不斷強化黨史宣傳教育力度和紅色文化傳播深度,繼續做大做強“泉映初心”宣講品牌。”來自山東大學的一名在校生表示,“尋寶活動特別有意思,融入性很強,大家在活動中學習紅色文化,讓中共山東早期紅色歷史的精神得到有力的宣傳。”
為進一步發掘好、保護好、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紀念館充分發揮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濟南市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濟南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積極作用,常態化開展“紀念館里的思政課”紅色研學活動,讓青少年學生在研學活動中深刻感悟紅色文化的時代魅力,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感和奮斗精神。紅色場館、革命遺跡變身思政課堂,青少年學生在講解員的引領下,參觀室內展覽、尋訪紅色舊址、瞻仰烈士紀念雕像,開啟了一場場生動的紅色“思政課”。紀念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未來紀念館將繼續創新“技術+文化+教育”模式,持續打造“沉浸式紅色教育”,做好紅色研學服務保障工作。(記者:徐瑤 賈曉婷通訊員:安梁 王瑩 張源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