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鄧姐姐。
突然被身邊朋友提問:
病人用醫保住院不能超過15天,否則就會被要求出院或者轉院 ?
呃?我愣了愣。
說去年醫保局就專門在新聞發布會上辟謠了啊。
嚴正聲明從來沒有出臺過類似的規定。
醫院不能以醫保限額、沒額度的理由要求患者轉院、出院或自費住院。
遇到這類問題,是可以向當地醫保部門反饋的。
這位朋友說他也查到了相關資料,但他去醫院時,和隔壁床護工聊天卻不是這樣。
那個護工阿姨是24小時陪護,費用每天300塊。
照護的是一位中風癱瘓在床的爺爺。
據護工阿姨說,他們每在一家醫院住院14天就要換一家醫院。
時間一到就聯系救護車拉到另一家醫院,14天之后再回來或去其他醫院。
直言,“否則醫保就報銷不了”。
哎,或許還真有(建議向當地醫保局反饋
網上一搜,也有不少類似情況,生病住院太難了。
普通人如果沒有切身經歷一次,很難想象會面臨這些問題。
還有類似的案例,例如某些癌癥特效藥。
原本醫院能開 出來 ,在進入了醫保目錄之后,反而 不好開了 。
如果想開的話, 會 建議你去院外的藥房里買,或者你去其他醫院開。
去其他醫院一問,也可能會說沒有,或者額度有限已經用完了。
遇到這種情況,最終只能去院外的藥房買。
有商業保險的走保險報銷,沒保險只能純自費。
折騰一番,還得自掏腰包
這兩件事, 都指向了醫院的醫保額度問題。
醫保對每種藥品都有年度報銷額度限制,一旦超過這個額度,超出部分需要醫院自行承擔。
為了降低成本,醫院可能會減少這類藥品的開具。
So,去看病時如果醫生問你一句: 有啥保險?
需要達成一種默契,知道醫生是什么意思。
能這么問你,說明醫生還是很為你考慮的。
有保險和沒保險,能使用的診療方式以及病歷上寫的內容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別。
比如說,咱沒有商業保險,醫生用藥就會盡量只考慮醫保內用藥。
如果有商業保險,用藥種類就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很早之前也科普過啦,醫保報銷下有起付、上有封頂。
所以,商業醫療險很有補充的必要。
另外,還有個醫保誤區很多人會踩。
存在信息差。
很多人或許都只知道,如果異地就醫,需要提前備案。
但如果忘記備案,或者來不及備案, 醫療費用就只能自費 了嗎 ?
其實, 異地就醫沒有備案,醫療費用還是可以報銷的。
主要有2種方式:
一種方式是補備案后聯網直接結算。
參保人員需要在出院結算前,聯系參保地補辦異地就醫備案。
補辦備案時,需要把備案開始時間選擇在辦理入院、就診前的日期。
補辦成功后, 在就醫的醫院就能 辦理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另一種方式是自費結算后申請手工報銷。
自費結算出院的,補辦備案登記手續后, 可以 按參保地規定申請醫保手工報銷。
不過要注意,就醫的醫院要支持醫保聯網定點、跨省市結算。
最好住院前向醫院收費窗口確認可行,以及求助操作。
平時多了解一些醫保知識,還是挺有用的。
最 起碼,不至于在自己或家人生病時手忙腳亂。
當然嘍, 更希望大家通過規律作息、定期體檢,把健康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
畢 竟最好的醫療資源,永遠是我們強健的體魄。
PS.
麻了,可轉債依舊暫無動態。
只好再耐心等待,攢攢歐氣啦。
點右下方“?”,錦鯉附體!
本文文字原創,皆為交流探討之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點在看錦鯉附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