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班往來繁忙,隨著T3B航站樓的正式投用,這里也將滿足終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的運行保障需要;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載有集裝箱的列車駛進駛出,線路輻射多個國家的港口……當前,重慶正推動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建設,助力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努力實現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重慶市政協委員也聚焦這一使命,深入調研、積極建言。
近日,上游新聞記者就跟隨重慶市政協委員一起,前往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看他們如何貢獻智慧力量。
今年4月,江北國際機場TB航站樓正式投用,乘客從T3A航站樓出發,搭乘捷運系統,便能輕松到達T3B航站樓,為旅客提供方便。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偉介紹,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成投用,使機場形成“3座航站樓+1座衛星廳+4條跑道”運行格局,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8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提升至120萬噸。
近年來,圍繞航空樞紐建設,市政協委員們深入航空產業園、物流倉儲中心等一線開展調研,提交了“構建重慶臨空經濟產業集群”“低空經濟賦能重慶航空樞紐發展路徑研究”等多份政協提案,為航空樞紐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黃偉也就圍繞培育高質量航空物流通道體系、加快推進重慶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規劃建設等提交了多份政協提案。“將來的重慶江北機場、重慶璧山機場這兩大樞紐機場,周邊都規劃了上百平方公里的臨空經濟區,我們就會發展與航空密切相關的臨空產業,包括現在蓬勃發展的低空經濟,形成市內雙樞紐客貨并舉,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協同聯動的這樣一個全新的樞紐格局。”黃偉說道。
在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這里作為中歐班列始發地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策源地,已形成“鐵公水空”多式聯運體系。
在推動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進程中,重慶市政協聚焦發展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組織委員、專家學者、企業家等多方力量,深入園區、企業開展超50次專題調研,舉辦12場協商議政活動,在圍繞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建設方面,政協委員們提出了“構建多式聯運智慧調度平臺”“培育通道經濟特色產業集群”等30余條可行性建議,推動園區加快創新開放步伐。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浦就是其中一員,自2024年以來,積極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園區新開行了“重慶—伊斯坦布爾”“重慶—巴塞羅那”“重慶-阿富汗”3條國際線路,在澳大利亞、丹麥、越南、柬埔寨等地新拓展8個海外倉,這一年共開行四向班列超4600班、增長約14%,在園區開行的國際通道主線路累計達到63條,輻射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55個港口。
“我們也在積極融入樞紐港產業園建設,目前已經有10個項目納入樞紐港產業園,有21個項目正在推動納入。”黃浦表示,共規劃約9.37平方公里發展空間,正在推動納入樞紐港產業園先行區范圍,將充分依托國際通道、口岸功能及綜保區,將開放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加快打造全市樞紐產業核心區。
當前,重慶市政協正開展助力“六區一高地”建設委員履職實踐活動,通過組織實施“凝心鑄魂、思想引領”“建言獻策、助推發展”“宣傳宣講、同心聚力”“踐行宗旨、服務為民”四大行動,積極助力現代化新重慶建設。
上游新聞記者 譚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