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已經明確提到取消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扶持計劃,但是在社會層面,大家仍然比較認可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畢業生,且還帶有相當強的學歷歧視。
以前大家覺得985高校實力都是強于211大學,但是隨著國家的各項數據陸續公布,還有第三方機構的排行榜,大家會發現有部分211高校的實力已經超越985。
如今用人單位的態度同樣發生變化,比如會將部分頂尖211高校的檔次等同于985高校。比如歷年各省制定的定向選調生選拔高校名單,就有部分211高校能順利上榜。
根據2025年軟科、校友會、武書連以及ABC中國四大機構發布的中國大學排行榜,綜合數據發現,目前已經有五所211高校能闖進全國40強,實力已經超越部分末流98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國排名3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著名的國防類高校,同時又是工信部直屬的七所高校之一,在國防軍工項目里面擁有極強的實力,非常擅長武裝直升機、無人機以及民用航空飛行器的研究。
南航的工科由航空航天領域逐漸衍生到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以及材料等學科,除了航空飛行器設計制造、力學等傳統王牌專業以外,學校的通信工程(航空器信號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電系統方向)、自動化(無人機智能控制方向)等專業都非常強。
從就業角度來看,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到國企工作的比例超過42%,主要就業單位有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及其研究院、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等。隨著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崛起,有大量畢業生到大疆、億航等頭部企業工作。當然,也有很多學生會選擇到國家電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大型央企工作。
北京科技大學:全國排名38
北京科技大學當年是冶金工業部直屬高校,時名為北京鋼鐵學院。學校在有色金屬以及新興材料等領域的研究都有極強的吸引力,如今已經發展成為綜合性的理工類高校。
依靠首都地理位置優勢,北京科技大學除了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傳統王牌學科以外,這些年也在積極推動新工科的發展,學科方面逐漸實現轉型發展,比如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都非常厲害,所以學生要積極往這些新興方向報考。
北京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的方向已經實現多元化,除了傳統的鋼鐵類企業外,畢業生主要到國家電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建筑集團等央企,比亞迪、寧德時代、北京汽車等著名車企,還有小米科技、華為、京東方以及中芯國際等著名科技企業就業。
蘇州大學:全國排名40
蘇州大學當年由多所高校合并而來,所以地理位置優勢和蘇州市政府支持,最近20年成為中國進步最快的省屬211高校。即使沒有中央層面的支持,蘇州大學的綜合實力都得到明顯提升。
蘇州大學的學科優勢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學校的醫學類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和口腔醫學等都已經形成體系化培養。第二是學校計算機以及軟件工程等專業,依靠當地科技企業迅速發展。第三是學校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專業,主要和當地的納米材企業工作,實現產教融合發展。
由于蘇州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地級市,這里有大量制造企業和各種科技研究所,所以,蘇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更加多元化。部分畢業生可以到醫院、中小學等事業單位工作,大量畢業生到恒生電子、字節跳動、同程網絡科技公司、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等著名的企業就業。
南京理工大學:全國排名39
南京理工大學同樣是工信部直屬高校,而且軍工特色更為鮮明。畢竟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當年的哈軍工,后面才陸續退出部隊序列,提交工信部進行管理,所以學校在兵器、炸藥、武器系統等領域都有極強的實力。
南理工學科優勢更集中于傳統學科,比如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并列全國第一,化學工程與工藝學科位列全國前十。此外,學校的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納米材料與技術、人工智能(武器系統智能化方向)等專業都表現得極為突出。
從畢業生的就業角度來看,南京理工大學主要就業單位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從生產車間到各種兵器研究所,都有南理工畢業生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畢業生到國家電網、比亞迪、中心等世界500強工作的人數都超過200人,這也展現出學校畢業生極高的就業質量。
武漢理工大學:全國排名40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211高校,當年由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和武漢汽車工業大學三校合并而來,所以學校在材料、交通運輸以及汽車制造等領域都有極強的實力。
當年武漢理工大學有實力沖擊985,只是由于名額限制沒有成功。武漢理工大學整體學科規模極為龐大,而且非常雜亂,但也有很多優質專業在全國位居前列,比如學校的輪機工程、航海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車輛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專業都是屬于全國頂尖。
武漢理工大學的綜合實力極為強悍,也是國家戰略重點發展高校,畢業生在各行各業都有極高的認可度。比如每年都有大量畢業生到中國建筑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東風汽車集團、中國三峽集團等央企工作,還有大量學生到新興科技行業工作,比如寧德時代、TCL科技、烽火通信等頭部科技企業工作。
以上五所211高校在四大榜單里面都有極好的表現,無論是學校的科研實力,還是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等都已經不屬于985高校,所以2025年的高考生可以重點關注這些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