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美之間的博弈,雖然以會談而暫告一段落,但是美國依舊在暗中使絆子。
無論是特朗普出訪中東,還是印巴交火。
其實都是美國在背后阻撓中國發展所使用的小伎倆。
尤其是看到印度在印巴交火中一敗涂地之后,美國又有了新的打算。
那就是在印太地區設立所謂“第四島鏈”。
但是中國毫不客氣,直接打出了組合拳,除了減持美債之外,還再度展示了我國的九天無人機,將于6月底完成首飛。
同時中國還邀請墨西哥高層訪華。
代表著美國后院即將起火。
這對于美國而言,意味著美國想要遏制中國,面臨不小的難度。
咱們先來說一下美國所謂的“第四島鏈”。
近日,美國向印度洋迪戈加西亞島基地調派數架B-52戰略轟炸機,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畢竟,美國一直加強對華圍堵戰略,還整合盟友資源和軍事基地。
在亞太地區打造了三條“島鏈”,計劃從太平洋方向上對中國進行軍事包圍。
伴隨著特朗普再度上臺之后,加速調整“印太戰略”,讓美國的“第四島鏈”也浮出水面。
【美國要在印太,打造第四島鏈】
很多人對于“島鏈”的歷史由來并不清楚,只知道美國在我國周邊設立了三條“島鏈”。
要知道,美國屬于遠離歐亞大陸,兩面臨海,是典型的“海權國家”。
二戰以來,美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實力,在全球打造軍事支點,對多個對手展開多域立體的戰略圍堵。
其實“島鏈”是冷戰時期的產物。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率先提出“東方弧線”這一地緣戰略構想,目的就是圍堵、封鎖、制裁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
195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艾奇遜明確劃定了防御范圍,宣稱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御圈,是從阿留申群島經日本、琉球到菲律賓。
第二年,艾奇遜的繼任者杜勒斯明確提出,美國在太平洋的防務范圍,應該是日本—琉球群島—臺灣地區—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鏈”。
杜勒斯認為,太平洋海域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對峙的重要戰線。
為了封鎖蘇聯核潛艇以及相應的海上力量,阻止蘇聯對美國本土構成威脅,美國應該通過串聯西太平洋的島嶼和軍事基地,梯次構建海上“軍事封鎖線”。
通過地理空間封鎖實現政治軍事壓制,扼殺新生的社會主義力量。
這也是“島鏈”首次明確提出用于軍事和政治圍堵。
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冷戰正式宣告結束。
然而美國決策層與軍事戰略界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卻沒有消失。
冷戰之后,全球多極化加速演進,中國作為一支重要的地緣力量,逐步發展壯大,美國戰略界預判中國將會成為下一個主要競爭對手。
聽聽,這就是美國人要圍堵中國的原因,預判會成為對手。
這不就相當于,兩個人相向而行,甲預判乙會打自己耳光,于是提前出手打了乙一拳,是同樣的道理。
于是美國就將“島鏈”這一冷戰遺產繼承下來,開始在亞太地區針對中國展開戰略圍堵。
基于既有布局,美國在太平洋上重點打造了三條“島鏈”。
第一島鏈位于花彩列島,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地理跨度覆蓋從千島群島至馬六甲海峽的關鍵水域。
形成對中國東部沿海的第一道封鎖。
第二島鏈分布于日本列島,北起小笠原諸島、馬里亞納群島,中接哈馬黑拉島,南至印尼的馬魯古群島。
【美軍的島鏈計劃,早已過時】
以關島海軍基地為核心,以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新西蘭帕平島等為依托,是第一島鏈的“備份防線”。
第三島鏈則是以夏威夷群島為核心,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至大洋洲群島。
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印太司令部等重要指揮機構,均駐扎在這條島鏈上。
不難看出,第一島鏈就是用于封鎖中國的最前沿。
也是戰略對抗最激烈、最有可能爆發沖突的區域。
第二島鏈則承擔軍事系統、物資支撐的關鍵作用,相當于第一島鏈的補給站。
第三島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沿陣地,是對華海上圍堵最后的防線。
這條島鏈之后,就是美國本土了。
但是伴隨著中國實力不斷提升,尤其是此次印巴交火之后,讓全球看到了中國武器裝備的強大實力。
再加上中國海軍實力不斷提升,航母整體實力也在大幅度飆升。
甚至已經出現常規動力航母搭載電磁彈射這種“逆天的存在”。
這讓美國人感到深深的不安。
五角大樓對此表示,三重島鏈已經無法限制中國“海上擴張”的步伐,原有島鏈戰略已經無法滿足美國的戰略需要。
在2024年,美國空軍大學發布了一篇名為《美國印太司令的地面力量、國土防御和前沿防御》的文章。
其中探討了在印度洋上,構建“第四島鏈”圍堵中國的可行性,引起了全網的熱議。
按照美國的設想,“第四島鏈”北起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口,經印度、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延伸到美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然后抵達南極洲。
這條島鏈的線路選擇不是偶然。
而是美國基于地緣政治“咽喉點理論”的精心設計,目的就是為了將印度洋從“公共海域”轉變為“制度聯盟內海”,對中國形成“多點鉗制”。
比如說,北錨點就是瓜達爾港。
值得關注的就是,在2016年,巴基斯坦中資瓜達爾港正式開埠啟用。
這座港口地處中巴經濟走廊的陸海交匯處,僅靠波斯灣“能源閥門”,是我國在印度洋西岸的關鍵戰略支點。
是突破馬六甲海峽運輸“瓶頸”,保障能源安全的命門所在。
美國將瓜達爾港納入“第四島鏈”,目的就是強化對新興戰略水道的控制力度,聯合印太盟友國家進一步阻撓中巴經濟走廊陸海聯通通道。
遏制中國借瓜達爾港南下的通道,削弱中國“一帶一路”項目輻射影響力。
中繼站就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
【漢班托塔港,也被美國盯上了】
2017年,漢班托塔港的資產和經營權正式移交中方。
該港口位于斯里蘭卡南部,緊鄰全球最繁忙的亞歐國際航運主航道。
全球50%的集裝箱貨運、三分之一散貨海運、三分之二的石油運輸均途經漢班托塔港,也是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作為中國和斯里蘭卡的核心項目,漢班托塔港已經突破單一的傳統航運功能,憑借獨特的軍事與地緣戰略價值,逐漸成為中國保障能源安全、拓展區域合作、提升國際規則話語權的綜合載體。
正是基于這一點,美國才將漢班托塔港納入“第四島鏈”之中。
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跨洋封鎖”框架,通過“債務陷阱”污名化和替代性投資,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聯合印太盟友構建聯動封鎖網絡,削弱中國對亞歐主要航道的控制能力。
美國提出的“第四島鏈”核心樞紐,就是迪戈加西亞基地。
迪戈加西亞基地位于印度洋中部查戈斯群島南端。
雖然面積只有44平方公里,但是屬于美國在印度洋的核心軍事堡壘。
迪戈加西亞還能覆蓋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南非好望角等多條重要國際航道的交匯點。
是美國唯一的一個無需加油便可以覆蓋東西半球的海外基地。
控制范圍覆蓋中東、南亞、東南亞以及亞洲。
美軍在這座基地常年部署B-52轟炸機群、俄亥俄級核潛艇等,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具有強大的后勤保障和戰略投送能力,被美國稱之為“永不沉沒的航母”。
不難看出,美國要利用迪戈加西亞基地的位置,打造該區域內美軍跨洋軍事聯動與封鎖能力。
切斷中國通往印度洋的戰略航道。
圍堵中國西南側瓜達爾、漢班托塔港這兩個重要的出海口。
之所以第四島鏈的終點在南極洲。
就是因為這屬于美國的戰略伏筆。
一直以來,美國不斷渲染所謂“南極軍事化”的重要性,借助科考的名義,在南極建立實質性的軍事設施。
比如說在南極洲打造麥克默多軍事基地,就是第四島鏈最南端的存在。
這座基地可以容納1000名美軍常年駐守,部署著衛星監測站與通信系統。
能與南美戰區保持軍事聯動。
這樣一來,美國將南極納入第四島鏈,以確保對印度洋—太平洋—南極三角區域的全域控制,完成“遏華封鎖弧線”最終閉環。
只不過,美國想要打造第四島鏈沒有那么容易。
一方面是島鏈戰略是冷戰時期的“應激性圍堵”策略。
現代戰爭與二戰期間的島鏈封鎖完全不同,這就相當于用漁網攔截5G信號是同樣的道理。
島鏈已經成為過去式。
第二個方面就是,美國在印度洋軍事資源有限。
印度洋區域內國家眾多,地緣政治關系極為復雜。
美國在該地區缺乏類似于西太平洋的盟友體系和軍事基地網絡。
再加上印度洋遠離美國本土,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面臨后勤補給線跨度過長且脆弱的風險。
【美軍是在印太,毫無優勢可言】
雖然有迪戈加西亞基地作為核心,但是與太平洋大面積軍事支點相比,略顯單薄。
同時美國想要復制太平洋地區的控制能力,需要投入大量資源。
從燃油供應到零部件更換,每一項后勤保障項目都面臨不小的挑戰。
這就會限制美軍在該地區進行長期、高強度軍事行動的能力。
再加上目前瓜達爾港和漢班托塔港均由中國參與建設或運營,背后涉及到多國利益,美國無法對港口實現百分百控制。
因此,所謂第四島鏈不過是美國人的幻想罷了。
更別提眼看美國提出第四島鏈之后,我國也迅速展開反制。
具體分為以下幾種手段。
第一,中國減持189億美元美債。
跌至全球第三大美債持有國。
這個消息是美國財政部主動公布的,我國沒有任何表示,悶聲減持美債。
而美國之所以選擇曝光,一是警告中國,別大量減持美債,美國可是看著呢。
二是威懾日本,不要趁機搞小動作。
此前日本暗中拋售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不斷飆升。
這可是把美國嚇得不輕。
三是提醒特朗普,不能任由中國減持美債,必須拿出方案穩住中國。
不要把中美關系鬧得太僵。
我國之所以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拋售美債。
首先就是制造籌碼。
特朗普當初手中無牌,強勢選擇發起關稅戰,訛詐全球國家。
我國此舉也算“抄作業”,減持美債并不意味著要將美債全部拋售,而是通過減持美債換取足夠的籌碼。
這樣一來,中美談判的時候,美國想讓我們購買美債,必須拿出足夠的籌碼進行交換。
否則中國不會回購美債。
其次就美債如今的風險越來越大。
美債總規模即將突破37萬億美元,馬斯克的裁員計劃也破產了。
特朗普還拋出所謂萬億美元的軍費預算。
如此大手大腳之下,美國財政早已扛不住了。
在2024年,美國財政赤字就已經突破1.8萬億美元了。
按照目前的節奏來看,美國財政缺口或要突破2萬億美元。
想要填補這么大的一個缺口,必然需要發行美債。
可是發行美債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支付利息?
如果美國無法支付利息,債主紛紛拋售美債,美債將會成為“垃圾債務”,一旦美債地位暴跌,美國就借不到錢了。
美國借不到錢,金融系統就會出問題。
不僅無法支付美軍軍費開支,連美國人的工資都發不了。
再加上美債是美元的錨,這個錨崩了,美元資本就失去了定價權。
全球資本都會逃離美國。
這樣一來,全球就會大量增持黃金。
同時也可以認為,這是對美國的一次警告。
美國不是要建設“第四島鏈”嗎?
那么好,我們拋售美債,引起全球效應,沒有錢可用的美國,拿什么構建“第四島鏈”?
第二,公布九天無人機首飛消息。
要知道,九天重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即將在6月底完成首飛。
這是一款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馳達公司承制的“空中巨獸”。
從2024年珠海航展亮相以來,被坊間稱之為“顛覆未來戰場”的劃時代裝備。
據悉,九天翼展達到25米,超過美軍MQ-9無人機的20米。
最大起飛重量為16噸,相當于是三架殲-10CE空重。
最大載重6噸,可攜帶12枚鷹擊-12反艦導彈,或200架微型無人機,火力密度是攻擊-11的三倍。
【九天在六月底首飛,美國坐不住了】
最大航程為7000公里,可以在空中持續飛行12個小時。
這一能力基本上和運輸機相差無幾。
從海南島起飛可覆蓋關島。
如果搭載氫燃料渦扇發動機,航程有望突破8000公里。
實現36小時西太全域巡航。
遠超美軍MQ-9的1850公里。
還能壓制F-35C的1100公里作戰半徑。
堪稱是真正的“空中航母”。
同時,九天還擁有八個掛架,其中有四個屬于長掛架。
八個外掛點可以掛載1000公斤的制導炸彈,也可以掛載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和巡飛彈。
在君明看來,九天不僅可以充當無人機,執行空中任務。
甚至還能執行轟炸機、對地、對海打擊任務。
而且九天還擁有開放式架構,配備可快速更換的任務艙。
通過換裝不同的模塊化任務載荷,可以在兩小時內快速切換任務類型。
也可以理解為是無人機界的“安卓系統”,硬件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可以掛載電子吊艙、氣象雷達甚至是貨運集裝箱,軍用和民用隨時切換。
同時軟件支持生態開源,允許第三方開發任務模塊。
比如說用AI算法自主識別航母甲板型號,或為災區空投制定救援方案。
當然,九天最大的亮點就是機腹下方的“異構蜂巢艙”,首創六邊形蜂窩結構彈艙,單艙兼容導彈、無人機、偵察球、通信中繼等12類裝備。
單次可以釋放上百架巡飛彈或微型無人機。
說到這,就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十架九天組成空中編隊,攜帶480架蜂群無人機,72小時內就可以癱瘓島內所有防空節點。
在南海巡邏中,單機80小時滯空配合衛星,單月監控成本比P-8A反潛機降低90%。
如果投入實戰,那就是反艦作戰航母殺手2.0。
先用數百架微型無人機誘騙“宙斯盾”雷達,為殲-20打開突防通道,配合鷹擊-18,以3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單發就可以重創萬噸艦艇。
12枚齊射可飽和攻擊航母戰斗群,真正實現“飽和打擊”。
一旦在6月底完成首飛之后,想必會有更多國家排隊求購。
當九天陰影真正籠罩在西太之際,我們會想起2024年,那年的中國無人機,掙脫“追趕者”的命運枷鎖,開始制定屬于我們自己的規則。
第三,中國和墨西哥加強合作之后,或讓美國后院起火。
日前,墨西哥宣布,該國眾議院議長古鐵雷斯即將率隊訪華。
這一消息雖然簡短,卻在美國掀起驚濤駭浪。
畢竟,北美火藥桶即將變為共贏的熱土,美國當然會坐不住。
一直以來,墨西哥坊間有句諺語,叫做“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
這可不是簡單的美墨地理位置概括,而是墨西哥長期被美國霸凌現狀。
在歷史上,美墨之間恩怨頗深,從領土爭端到移民問題,兩國摩擦不斷。
墨西哥曾經還被美國占領大片領土。
19世紀中期,美墨爆發戰爭,起因就是美國吞并墨西哥北部的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而發動的戰爭。
當時,墨西哥獨立不久,政局不穩定,對北部邊疆缺乏控制力。
美國則在背后支持移民擴張,美國海軍也試圖入侵太平洋沿岸的墨西哥城市。
1846年,雙方爆發戰爭,整整持續兩年的時間。
最終墨西哥戰敗,被迫簽署《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
美國通過這場戰爭獲得了廣闊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優良港口。
一躍成為世界級強國。
而墨西哥則因為損失大量土地和人口,遭到了重創。
從特朗普上臺以來,不斷通過關稅政策,向墨西哥施加壓力。
甚至還要占領墨西哥灣。
特朗普之所以會這么做,就是因為美墨貿易中,墨西哥極度依賴美國市場。
如果美國加征關稅,墨西哥的汽車、電子、農業等輸美重點領域將會遭到重創。
這也是特朗普敢于叫囂占領墨西哥灣的原因所在。
美國自認為拿捏了墨西哥,結果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況發生了。
近年來,中國和墨西哥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
在經濟合作上,我國已經是墨西哥重要貿易伙伴。
中墨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
【中墨合作加深,美國后院起火?】
從電子設備到農產品,雙方的合作不斷加深。
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豐富了墨西哥民眾的生活,墨西哥的特色產品也在中國市場嶄露頭角。
同時,中國企業在墨西哥當地的投資,也為墨西哥人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此次墨西哥眾議院議長率隊訪華,將會為中墨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雙方可能會在貿易平衡、基礎設施建設、人文交流等方面展開深入探討。
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中墨加強合作,有助于雙方共同應對挑戰。
實現互利共贏。
這對于美國而言,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美國人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所謂“第四島鏈”構建還面臨諸多困難之際。
中國已經打出組合拳,而且拳拳到肉,甚至還讓美國后花園面臨起火的可能性。
如果中墨合作不斷加深,必然會和中國聯手反制美國。
再加上中國減持美債以及展示九天無人機。
此前在南亞嶄露頭角的中國武器裝備,已經讓這個世界清楚的認識到,如今的美國,已經無法全面圍堵中國。
甚至可以說,如今是真正的東風壓倒了西風。
中國有太多太多的反制手段,可以讓美國妥協和投降。
所以,中美博弈雖然沒有結束,但是在我們不斷掌握主動權之后。
美國一切的陰謀注定會被粉碎。
這不就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做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
這不是簡單的力量更迭,而是文明范式的升維競爭。
當美國還沉迷于“制裁癮”之際,中國正在用持續改革開放、科技自主創新、全球合作共贏構建新秩序。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戰略定力才是終極武器。
而時間,永遠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