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微微笑了
01.
喜歡自己,是需要的勇氣的。
特別處在低谷、迷茫焦慮,不知所措的時候。
看到《我喜歡這樣的自己》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
這樣的自己,是怎樣的自己?
喜歡自己,就是各種模樣的自己,都喜歡嗎?
不喜歡,或者說不喜歡此時此刻的自己,到底行不行?
帶著疑惑,我翻開了這本心理繪本。
作者徐慢慢用柔軟的文字,像老朋友般剖開現代人的焦慮外殼。
書中沒有宏大敘事,只有地鐵上發呆的瞬間、熬夜后的黑眼圈、對“不夠好”的自我原諒…這些細碎的真實,恰恰成了照進生活的微光。
這本書最戳我的是“愛自嘲的淇淇”。
淇淇,一個喜歡強調自己缺點的自貶女孩。
說白了,就是自我暴露缺點,來給身邊人帶來情緒價值,讓他人覺得自己好相處,以換取良好的人際關系的一種手段。
譬如,淇淇聽到朋友吐槽父母重男輕女時,她會這樣安慰朋友:
“沒事啦,我才是真正的沒爹親沒娘疼,從小就缺愛。”
或者當男朋友忘記帶鑰匙出門,兩人發生爭執時,淇淇會說:
“好啦,是我的錯,我控制欲太強了。鎖門的確是一件小事,是我太小心眼了……”
本以為會贏得身邊人的好感,沒想到時間一長,淇淇被親朋好友徹底看輕自己,越發不尊重自己。
這讓淇淇很痛苦與苦惱。
她不明白,為什么自嘲會讓自己越來越不被重視,甚至把關系搞砸?
徐慢慢告訴我們:
“過度的自貶,它是一種人際關系的負向催眠。你怎么說自己,別人就會怎樣看待你。”
愛自己,就請別過分自嘲。
要知道,自嘲不是幽默,而是遞給世界的刀子。
因為語言是有力量的,它會自我預言,別不信。
02.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問:
我平時就是喜歡調侃自己幾句,怎么就不好了呢?
其實,喜歡調侃或者自嘲的人,一般都不太懂得愛自己的,或者骨子里隱藏著深深的自卑。
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我都這樣貶低自己了,別人就不好意思再說我不好了,那么我就安全了。
但,很可惜。
這不過是一廂情愿罷了。
你知道嗎?
自我貶低,本質上是一種“破窗效應”。
所謂的“破窗效應”,大概就是人都有一種對那些易錯的、易被破壞的、負面消極的事物,施加更的破壞。
當你開始貶低自己,別人是不可能重視你的,反而會順勢欺負你、打壓你、吸取你的能量。
就像一頭失心瘋的嗜血鯊魚一樣攻擊你,攻擊你口中的弱點。
這是人性殘酷的地方。
自我貶低,不會讓你的生活變好,也不會讓你變得安全,反而會讓你一步步失去自信以及朋友,生活開始失控,悲劇就來了。
當你說"我笨",同事就會默認你能承受更多瑣事;
當你感嘆"我不值得",伴侶可能真的開始計算分手成本;
那個總說自己命賤的婦人,最終困在婚姻的圍城里活在丈夫的拳腳下……
在這個慕強的世界里,自我貶低不是謙遜而是危險的示弱。
而且,自我貶低會重塑他人對你的價值判斷體系,讓你越活越憋屈與難受,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讀完《我喜歡這樣的自己》,人到中年的我恍然大悟。
開始有意識減少自我貶低的話語,人也慢慢地變得自信與自在。
是啊,當你停止用舌頭舔舐自己的傷口,鯊魚群就會失去嗜血的坐標。
重建自我認知的銅墻鐵壁,不是虛榮而是生存智慧。
畢竟,人性從不憐憫自我放棄者,就像大海從不惋惜沉沒的破船。
當我們停止用自我貶低喂養人性的惡,那些曾被踐踏成泥的自尊,終將在陽光下破土成花。
當然,除了“愛自嘲的淇淇”的案例,《我喜歡這樣的自己》收錄其他17篇真實心理咨詢案例。
聚焦當代年輕人最常見的情緒困境:自我價值感低、親密關系焦慮、對外界敏感、對自己苛刻,總是批評、否定、懷疑自己……
希望你能從中受到啟發,好好愛上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允許一切慢慢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