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法國蒙彼利埃市以中國現(xiàn)代文學巨匠李劼人之名命名廣場并舉行揭幕儀式,這位曾于1922年至1924年在此求學的成都作家,以文學與翻譯架起中法文化交流的百年橋梁。在千里之外的李劼人故居菱窠所在的獅子山街道,正以文化為魂、家風為脈,將歷史文脈轉化為基層治理的“軟實力”,書寫著“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實踐。
文脈賡續(xù):
中法對話啟新章 家風潤澤啟善治
李劼人被郭沫若譽為“中國的左拉”,其《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三部曲以成都方言鐫刻時代風云,譯作《包法利夫人》更成中法文化橋梁。1981年締結的中法首對友城情誼,因蒙彼利埃“李劼人廣場”續(xù)寫新篇。
而在獅子山街道,李劼人百年故居煥新為“愛國奉獻”主題公園,川西民居與綠道交融;黨建口袋公園嵌入市井角落,涼亭化身“心靈驛站”傾聽民聲;“最美回家路”串聯(lián)市井煙火與歸家詩意。
善治共生:
三微聚力筑幸福 校地協(xié)同育新機
獅子山街道以“黨建+三微”模式織密治理網(wǎng)絡——微網(wǎng)格精準服務、微議事凝聚民心、微服務破解難題。明珠園煥新,“堵心路”蝶變“舒心路”,“嬢嬢觀察團”守護共建成果。15分鐘社區(qū)幸福生活圈內(nèi),碳中和小屋循環(huán)資源、“菜市書屋”彌合煙火書香、托育養(yǎng)老托舉全齡友好,“獅享青年人才站”孵化青春夢想。校地協(xié)同“四輪驅(qū)動”,與川師大等8家單位共建7大項目,專家學者“獅享講解團”宣講,紅色故事直抵人心。
文化鑄魂:
詩墨雅韻活街巷 治理長卷寫春秋
“獅歌史”活動中,居民誦詩制扇、古箏拓染,于詩墨雅韻里共繪社區(qū)“新畫卷”;菱窠公園內(nèi),千人齊誦核心價值觀,川師儀仗隊升旗聲震云霄。從李劼人筆下的市井長卷到東門煙火氣的現(xiàn)代演繹,文化如春雨潤物,讓治理“軟實力”與居民幸福感同頻共振。
從家風的溫情傳遞到治理的繡花功夫,獅子山街道以文化鑄魂,讓歷史與未來對話、文明與市井共生。這片無山之“山”,正以文化高度與創(chuàng)新熱力,為公園城市建設寫下鮮活注腳。
從“菱窠”文脈到蒙彼利埃廣場,李劼人精神跨越國界,續(xù)寫中法文化交流新篇章,更印證了“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的時代深意。
采寫丨馮浕
編輯丨李丁麗莉
責編 | 李玥林
審核丨彭戎
部分圖源丨川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