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部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中國國防部長董軍應邀訪問法國,與法防長勒科爾尼舉行會談,法方以主持歡迎儀式、陪同檢閱儀仗隊的高規格接待。這場事前零預熱的訪問,迅速成為觀察中歐關系走向的重要窗口。
此次訪問的特殊性首先體現在接待規格上。法方為董軍舉行的歡迎儀式包含三軍儀仗隊檢閱環節,這種禮遇通常僅用于戰略級盟友,足見法方對此次會談的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防長時隔多年首次訪問西方大國,且行程全程保密,直至會談結束才由雙方同步披露,與近年來國際外交場合常見的“預告式”安排形成鮮明對比,引發外界對會談議題敏感度的猜測。
從公開信息看,兩軍關系深化是會談的核心內容之一。事實上,中法軍事互動近年已形成機制化趨勢:2024年4月,法軍太平洋海區負責人訪華,與中國南部戰區簽署戰區間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同年6月,雙方舉行防務戰略磋商;2025年初,戰區級指揮官通過視頻通話協調海上安全問題。此次董軍訪法,正是對這些合作機制的進一步推進,外界普遍預期雙方將簽署新協議,推動兩軍在聯合訓練、軍事技術交流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這種持續互動背后,是法國尋求戰略自主的迫切需求——俄烏沖突暴露了歐洲在安全上對美國的依賴,作為歐盟核心成員,法國試圖通過加強與中國的軍事對話,構建更具自主性的安全架構。
澤連斯基(資料圖)
會談另一焦點集中于俄烏沖突相關議題。當前俄烏沖突呈現短暫停火態勢,烏方已釋放愿在土耳其與俄方重啟談判的信號。歐洲對沖突結束后的安全秩序深感焦慮:若美國從歐洲抽身,如何保障自身安全成為核心議題。法國的設想是推動建立“歐洲軍”,并在烏克蘭部署維和部隊,此前更有消息稱歐洲曾考慮邀請中國參與維和,雖被中方明確否認,但法方仍希望借助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中立立場,為歐洲安全方案爭取更多國際支持。中方在沖突中一貫主張公平促和,中法此次溝通,有助于減少雙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認知偏差,避免歐亞兩大力量因立場分歧產生誤判。
印巴沖突中的“陣風”戰機事件,雖未被官方消息直接提及,卻成為此次會談的隱性背景。近期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使用中國與巴聯合研制的梟龍戰機,被證實擊落印度裝備的法國“陣風”戰機,這是該型戰機的首次實戰損失。消息傳出后,法國達索航空公司股價一周內下跌近一成,凸顯“陣風”戰損對其國際軍售聲譽的沖擊。作為印度最大的軍火供應商之一,法國一方面需維護與印的軍貿關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裝備實戰表現引發的客戶信任危機。中國作為印巴共同鄰國,在南亞局勢中具備獨特斡旋能力,法方雖未必在會談中直接談及此事,但如何通過加強對華合作對沖地區風險,顯然是其關注的潛在議題。
陣風戰機(資料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訪問并非孤立的軍事外交行動,而是與經濟互動形成雙軌并行格局。就在董軍訪法同日,結束瑞士中美談判的中方財政部代表團旋即抵達巴黎,主持第十次中法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雙方聚焦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征關稅問題——法國作為該政策的主要推動者之一,正面臨中方對白蘭地等產品反制措施的壓力。與此同時,空客等法國企業在華供應鏈成本上升問題亟待解決,高層對話為這些議題的突破提供了渠道。這種“軍事+經濟”的同步推進,凸顯中法關系的全面性,也為下半年可能舉行的中歐峰會及馬克龍訪華鋪路。
在歐洲調整對華政策的同時,中國與“全球南方”的互動也在同步深化。幾乎與中法會談同期,“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召開,30余國代表參會。巴西總統盧拉提前抵京,與中方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其中一家中國企業承諾五年內向巴西投資10億美元;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宣布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其地理位置作為南北美樞紐,此舉被視為連接美洲、亞洲和歐洲技術橋梁的關鍵一步。這些合作既體現中國在拉美影響力的提升,也與中法互動形成呼應——無論是歐洲的戰略自主訴求,還是拉美國家的多元化外交選擇,本質上都是國際力量格局向多極化演進的體現。
從更宏觀視角觀察,法國的一系列動作折射出歐洲對美國霸權的疏離傾向。英國國防參謀長今年4月訪華,系十年來英國軍隊最高首長首次踏上中國土地;德國總理朔爾茨明確支持歐盟制定“獨立于美國的對華政策”。這些信號共同指向一個趨勢:美國的反復無常正削弱其盟友信任,歐洲國家開始尋求更具自主性的外交路徑。而中國通過深化與法、英等國的軍事交流,以及與歐盟的經濟對話,正在構建與傳統西方大國的新型互動模式,這種模式不依賴意識形態捆綁,而是以務實合作與戰略溝通為基石。
馬克龍(資料圖)
回到中法防長會談本身,其低調與高效的特征,恰是當前國際外交生態變化的縮影。在單邊主義抬頭、全球供應鏈重構的背景下,各國更傾向于通過直接、高效的高層互動解決實際問題,而非受制于外部議程。法國以“頂格”禮遇接待中國防長,既是對中國國際影響力的認可,也是其擺脫外部束縛、探索獨立外交的實質性舉措。而中國在同一時期推進與歐洲和拉美的合作,則展現出超越地緣博弈的外交智慧——通過構建多元伙伴關系網絡,中國正為自身發展營造更廣闊的戰略空間,同時為國際秩序向公平合理方向演進注入動力。
這場未提前釋放風聲的訪問,最終指向的是一個正在加速變革的世界:單極霸權的敘事日漸式微,各國對務實合作的訴求日益強烈。中法互動的深層邏輯,正是在這一變革中尋找共同利益支點,而這種支點的不斷累積,終將推動國際格局向更均衡、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當歐洲與拉美同時向中國伸出合作之手,世界已經清晰看到:一個摒棄零和博弈、倡導互利共贏的新秩序,正在取代舊有的霸權邏輯,而中國始終是這一進程的積極參與者與建設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