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從中東轉了一圈,帶著滿嘴的“數千億訂單”回了家,可沒過兩天,就把目光瞄向了中國,急吼吼地說想來訪華。
他還順手甩了兩個要求:讓沃爾瑪別亂漲價,催美聯儲趕緊降息。
美媒那邊已經開始敲警鐘,覺得他這套“交易外交”玩得有點懸。
中國這邊剛接了新大使的國書,態度挺淡定:想談?行,但得平等,別拿中國當政治墊腳石。
特朗普為何急著往中國跑?這趟訪華能找到出路么?
要說特朗普為啥這么急著往中國跑,還得從他眼下的處境講起。
先說錢的事:聯邦債務已經飆到36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10年期美債收益率蹭蹭往上竄,破了4.5%。
更麻煩的是,中國這幾年一直在減持美債,手里的存量越來越少。
要是再這么拋下去,美元的信用體系可就真要晃悠了。
特朗普嘴上不說,心里肯定明白,這債要是崩了,他這總統寶座可不好坐。
再看稀土這塊,簡直是卡脖子的節奏。
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一捏,美國的軍工產業鏈立馬就哆嗦了。
F-47戰機項目眼看著要黃,美國自己又沒轍——短期內壓根建不起替代供應鏈。
這可不是小事,軍工可是奠定美國國際地位的基石之一,軍工出問題了,美國還怎么拿霸權壓人?
更別提政治上的緊迫感了,2026年的中期選舉就在眼前,特朗普得趕緊拿出點經濟成績,好堵住國內那些罵通脹和失業的嘴。
可現實是關稅戰打得熱火朝天,結果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漲了6.2%,老百姓買什么都貴,怨氣沖天。特朗普要是再不找點突破口,選民可不會給他好臉色。
可光有內憂還不夠,特朗普這次從中東回來,表面風光,其實心里憋屈得不行。
他在中東跑了沙特、卡塔爾、阿聯酋三國,號稱拿下8000多億的“投資承諾”,聽起來挺唬人,可細一看,里面水分大得很。
沙特的6000億里,只有1420億是實打實的軍購訂單,其他都是些長遠意向,落實還得等猴年馬月。
卡塔爾那2000億的協議,160架波音客機訂單聽著嚇人,可卡塔爾真需要這么多飛機嗎?明眼人都知道,這多半是“空頭支票”。
特朗普嘴上喊著“把中東從中國拉回美國”,可現實是,中東國家壓根沒打算跟中國翻臉。
就在特朗普拋出訪華想法的同時,他還給國內甩了兩個要求,乍一看是對內喊話,其實話里話外都在朝中國使眼色。
第一個要求直指沃爾瑪,這家美國零售巨頭被特朗普點名:關稅成本得自己消化,別一股腦轉嫁給消費者。
他這話說得挺狠,還放話說“我會盯著,顧客也會盯著”。
這話聽著像是護著老百姓,可實際上是在給中國遞話:我不想因為關稅把美國消費者逼急了,你們也別指望我這邊輕易讓步。
第二個要求更直接,特朗普又把矛頭對準了美聯儲,嫌鮑威爾動作太慢,催著趕緊降息。
鮑威爾之前就放過風,說現在不是降息的好時候,美國經濟還有更深的坑等著呢。
特朗普偏偏這時候跳出來施壓,分明是想通過貨幣政策給經濟打雞血,好緩解國內的通脹和就業壓力。
可這招風險不小,降息要是沒踩準點,債務危機只會雪上加霜。
這兩招合起來看,特朗普的路數變了。
過去他一門心思對華施壓,關稅加了又加,恨不得把中國逼到墻角。
可現在他算是看明白了,中國不吃這一套,光靠威脅沒用,他得換個玩法——一邊對內擠壓企業利潤和政策空間,一邊對外試著跟中國找找合作的可能性。
這可不是他心軟了,而是實在沒辦法,國內的窟窿得填,國際上的面子也得保。
說回特朗普的中東之行,這趟行程其實是他轉向中國的一大推手。
他本想著通過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的“天價協議”,把中東國家拉到美國這邊,順便給中國上點眼藥。
可結果不如人意,中東國家壓根不吃這一套。
沙特40%的石油出口都去了中國,卡塔爾跟中石化簽了27年的天然氣合同,阿聯酋還跟中國一塊建了個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站。
這些國家精著呢,一邊跟美國簽協議,一邊跟中國做生意,兩邊下注,誰也不得罪。
特朗普想靠中東“孤立”中國的算盤,算是徹底打空了。
更別提他還想讓中東國家加入“對華技術脫鉤”,結果沙特直接上中國的5G,阿聯酋還跟中國企業搞起了AI研發中心。
這哪是“倒向美國”,分明是“去美國化”加速了。
反觀中國,在全球的份量是實打實的。
中東國家跟中國做生意,不是因為感情好,而是因為利益實,能源、科技、貿易,中國樣樣占位。
中東這塊的失算,讓特朗普不得不再掂量掂量中國的分量。
訪華這事,說白了就是他想來探探路,看能不能從中國這找點突破,緩解一下國內的壓力。
就在特朗普放話訪華的同一天,中國這邊有了新動靜——新任美國駐華大使龐德偉遞交了國書副本。
這位76歲的老頭跟特朗普關系不淺,跟魯比奧那幫人一樣,對華態度很強硬,之前還喊過中國“威脅世界秩序”。
中方接了國書,回應得挺客氣:中美關系得基于相互尊重、平等互惠。
這話聽著溫和,意思卻很強硬——美國如果不擺正自己的位置,就沒得談!
中方的態度其實一直沒變。
特朗普想訪華,中方沒直接拒絕,但前提擺得明明白白:得平等,得互利,別指望用施壓或者交易的路數來套中國。
龐德偉這大使能不能玩轉中美關系,還得看他能不能收起鷹派那一套,務實點溝通
其實,特朗普要真想緩和中美關系,有條路擺在眼前,那就是把對華關稅降下來,從30%砍到10%。
關稅戰打了這么久,美國消費者怨聲載道,企業成本高得離譜,降關稅能立馬緩解通脹壓力,還能給中美貿易松松綁。
這法子聽著簡單,可特朗普自己心里清楚,動這塊太燙手,降關稅等于承認之前的政策失算,國內那些支持強硬路線的選民和利益集團不得炸鍋?
更別提其他國家可能跟風要求減免,他這臉可往哪擱
正因為這條路走不通,特朗普才把訪華當成一根救命稻草。
一趟北京行,哪怕沒談出什么實質成果,至少能讓他在國際舞臺上刷刷存在感,回去還能跟選民吹吹“我能搞定中國”。
可這戲碼能不能唱好,還得看中方給不給這個面子,可中方這邊早就把話撂下了,特朗普能投機取巧的利率很低。
特朗普現在是真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
對外,他得端著“掌控局勢”的架子;對內,他又得拿企業開刀,拿政策救火。沃爾瑪、美聯儲,都成了他轉移壓力的靶子,這說明他終于看清了,對華施壓這條路走到了頭。
接下來的中美互動,能不能讓這緊繃的弦松一松,還得看特朗普能拿出多少誠意。
中方早就把原則擺好了,底線一步不退。
特朗普訪華能不能成行,就看他能不能放下點架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