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凌晨華北多地飄起冷雨,田里拔節的小麥遭了殃。
村頭大喇叭響起來:“倒春寒來了,趕緊去地里看苗!
”老張蹲在田頭吧嗒旱煙,望著泛青的玉米苗直嘆氣:“前幾日剛追肥,這下凍壞了可咋整?
”農技站老王騎車進村時,褲腿沾滿泥點:“都別慌!凍害分輕重,先查葉片有沒有凍干。”“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今年老天爺不按常理出牌,北方多地升溫后突遇強降溫。
東北的大豆苗剛破土,夜里溫度跌到零下,地膜覆蓋的地塊明顯抗凍些。南方的油菜花開得正盛,卻趕上連續陰雨,田里積水讓根系發蔫,老李正忙著挖排水溝。老輩人傳下的經驗說“看云識天氣”,但現在手機里的氣象預警更精準,可仍有農戶覺得“不如老法子靠譜”。
農技專家站在地頭比劃:“傳統草木灰保溫法管用,要是配上葉面肥,效果能翻倍。”河南某縣統計,去年倒春寒讓小麥減產一成,今年提前打了防凍劑的地塊損失少了一半。
有農戶嘀咕:“買農資要錢,雇人干活要錢,萬一凍壞了血本無歸咋辦?”保險公司的小李進村了:“咱有農業保險,凍害理賠流程簡單,趕緊先報案登記。”爭議點冒出來了:土辦法和高科技,到底該信哪一個?
其實兩者結合才是正路。我個人覺得,老輩的經驗是種地的根,現代技術是護苗的盾,缺了哪樣都不行。安徽有個種糧大戶,去年用無人機噴防凍劑,加上人工熏煙,300畝小麥幾乎沒受凍。
眼下最要緊的是:華北趕緊給小麥噴施磷酸二氫鉀,東北加固大棚防二次降溫,南方清溝排水防爛根。有人擔心:“現在動手還來得及不?
萬一明天又降溫呢?
”早行動總比干等著強!農時不等人,節氣就像種地的時間表,錯過這村可沒這店了。鄉農技站電話貼在村委會門口,有不懂的趕緊打電話問,別自己瞎琢磨。
最后啰嗦一句:種地不怕天氣變,就怕心里沒準備,手頭沒措施。記住嘍:跟老天爺打交道,咱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里備著三四套法子才穩當。
您問還有啥沒說到的?比如不同作物的具體應對細節,評論區說說您家種的啥,咱接著嘮!行動清單:①明早查苗情做標記 ②中午前聯系農技員 ③傍晚前備好防凍物資種地人眼里,天氣就是無聲的命令,咱得學會跟老天爺“商量著來”,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