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阿壩州金川縣二嘎里鄉二嘎里村,由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以下簡稱華電四川公司)投入25萬元幫扶資金建設的大棚內,4000株草莓番茄幼苗穩穩扎入泥土中。
距該村2小時車程的河東鄉八字口村,新栽的工業辣椒苗已長到小腿一半高;二嘎里村西南邊海拔更高處,華電新能嘎斯都光伏一期項目和即將開工的二期項目構成一片“光伏苗圃”……一個個項目扎根金川的背后,離不開華電四川公司的產業“托舉”。
2023年8月起,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39個欠發達縣域托底性幫扶工作,省國資委組織華電四川公司托底性幫扶金川縣。一年多來,華電四川公司以產業幫扶為主攻方向,助力金川長出產業新“苗”,有力推動欠發達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三方一拍即合,“飛地”種起“金果果”
縱貫金川縣全境的大金川河,將河東鄉、河西鄉分隔兩岸。近一個多月來,河西鄉人發現,對岸河東鄉八字口村的土地上,此前種植的桃樹已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地膜,在陽光下閃著銀光。
八字口村村民劉云花、楊玉芳也隨之有了新工作——每日早晨,給地膜上的工業辣椒澆水、施肥。此前,她們從未見過工業辣椒,只是聽說,這種辣椒不是用來吃的,但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
據了解,工業辣椒主要用于提煉辣椒堿和紅色素,產業潛力較大。2024年5月,省國資委派駐金川縣幫扶工作組在河東鄉旦甲木足村引入工業辣椒項目,經過3個月培育,20畝辣椒開花結果,辣度經檢測后達到標準。
“旦甲木足村的工業辣椒試種成功后,我們便決定投入45萬元公益幫扶資金,用于土地流轉及購買種苗、農資。”華電四川公司幫扶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具體實施路徑上,華電四川公司將資金注入其對口幫扶的俄熱鄉嘎斯都村集體經濟,再由嘎斯都村和旦甲木足村簽訂合作協議,采用飛地模式租賃八字口村的土地,共同種植工業辣椒。
“嘎斯都村是純牧業村,不具備種植工業辣椒的條件;八字口村地處氣候溫和、陽光充沛的河谷地帶,與旦甲木足村相比,更適合工業辣椒的生長。”華電四川公司幫扶相關負責人分析,嘎斯都村有資金,旦甲木足村有試種成功的經驗和技術,八字口村有適合種植的土地,就這樣,三方一拍即合。按照約定,八字口村主要收取土地租金和務工費,工業辣椒收獲后,嘎斯都村收回45萬元成本后,再和旦甲木足村針對剩余的收益按比例進行分紅。
在工業辣椒田地邊,河東鄉鄉長寇宏昌給記者算起一筆賬:辣椒8月份收獲,保守預計畝產達2000斤,畝產值可達8000元。八字口村駱理塘社社長劉發健又算起村里的“附加賬”:土地流轉費用每年每畝800元,像劉云花、楊玉芳這樣的務工人員每天能賺到100元勞務費。
“上世紀90年代村里種過大棚蔬菜,后來還建過芍藥花基地,都沒成功;這幾年又種了桃樹,但因勞動力不足導致管理不到位、撂荒嚴重。”劉發健坦言,現在這些“金果果”,讓村民們燃起了干勁。
更大范圍的推廣也順理成章——就在前不久,金川縣正式啟動百畝工業辣椒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建設。省國資委派駐金川縣幫扶工作組相關負責人表示,示范基地預計今年產值突破200萬元,將帶動超百戶農民增收,400余名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有望成為當地鄉村振興新的支柱產業。”
尋找更多項目,多元化發展鄉村產業
在金川縣,餐館里印著“梨”字的飲料很受歡迎。金川縣委農辦專職副主任熊永明介紹,4萬畝、110余萬株雪梨已成為金川的“金名片”——目前,相關企業研發生產的各類雪梨產品達20余種。2024年,金川全縣共鮮銷雪梨2萬余噸,產值達1.6億元,同時實現雪梨加工產值2.4億元。
但要想讓縣域經濟的“桌子”牢固,產業的“桌腿”就不能只有一根。
如何尋找更能帶動群眾增收的產業項目,成為華電四川公司選派的金川縣二嘎里鄉二嘎里村駐村第一書記杜曉剛思考的問題。2021年,他剛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發現村民只種植了玉米、土豆等作物用于自己食用,更別提像樣的村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在公司支持下,杜曉剛謀劃起高山油菜種植,一家一戶動員,最終全村種植了300來畝高山油菜,為村里帶來了幾十萬元收入。
杜曉剛并不滿足。2023年,僅需干制就能賣出好價錢的高原雪菊進入他的視野。在二嘎里村,華電四川公司創新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首個特色農產品品牌“聚云端”,2024年共建高原雪菊種植基地50畝,每畝收益達8000元以上。
“托底性幫扶更加強調產業幫扶,要從‘輸血’向‘造血’功能轉化。”杜曉剛對此深有感觸。
新觀念正在村民心中萌芽。雪菊基地實現了“群眾流轉土地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集體分紅有股金”,老百姓拿到了真金白銀,自然不再需要“口水都說干了”的動員。今年初,就有村民主動問杜曉剛:“杜書記,咱們今年還種花不?”今年,在各方努力下,村雪菊基地擴種到70畝,用于晾曬、包裝的雪菊加工房也在加快建設。
就在上個月,華電四川公司托底性幫扶工作專班還專門拜訪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團隊,謀劃雪菊飲料等精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合作。“目前雪菊銷路還有堵點,必須想辦法打開口子。”杜曉剛說。
另一邊,大棚內種的草莓番茄,已傳來關于銷售的好消息——3個月后,從大棚里采摘的草莓番茄,將通過四川省港航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城鄉冷鏈物流直采基地項目運出金川,給村集體經濟帶來新的收入。
建起“光伏苗圃”,激發縣域發展內生動力
5月13日,四川阿壩金川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勇趕到華電新能嘎斯都“光伏+N”項目現場,查看即將開工的二期項目地塊情況。
華電新能嘎斯都“光伏+N”項目總裝機50萬千瓦,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9.7億千瓦時。項目分為兩期建設,其中,嘎斯都一期光伏電站安裝了40余萬塊光伏板,總裝機20萬千瓦,目前已全容量投產,成為阿壩州首個投產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儲能”光伏電站。
項目建設激發了金川縣發展的內生動力。以嘎斯都一期光伏項目為例,該項目累計投資約12億元,建設期間納稅近3000萬元,目前累計發電量約3.8億千瓦時。“項目建成后,每年向嘎斯都村集體支付草地租賃費,惠及96戶牧民。”李金勇介紹,項目建設期間,還提供勞務崗位1000余個,租賃當地機械60臺;項目運營期間,28名牧民經培訓后被聘為光伏運維員,實現了牧民向產業工人的轉型。
二期項目也在加速推進。近幾個月來,金川縣發展改革和經濟商務信息化局副局長侯定垚和李金勇經常碰面,協調推進二期項目開工前的手續辦理。“我們將做好幫扶項目的屬地要素保障工作,加緊推動項目落地見效。”侯定垚表示。
與一期項目相比,二期項目地塊更大、海拔更高,建設難度更大。“近期就要開工,力爭今年12月投產發電。”李金勇給出目標。二期項目建設期間,預計可提供800個就業崗位。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約1.3億元,每年為地方納稅約1700萬元。屆時,嘎斯都村的“光伏苗圃”將發展成“能源森林”。
此外,原本偏僻的嘎斯都村,交通條件也有明顯改善。目前,華電四川公司已投資1332萬元修建跨河橋12座、硬化公路43公里,牧區至縣城的通行時間由4小時縮短至1.5小時,牦牛肉等農特產品運輸成本降低25%。
在欠發達縣域扎根生長的不僅有光伏項目。金川縣花果山、二嘎里村民宿,石渠縣松格嘛呢文旅特色小鎮……2024年,華電四川公司在金川縣和石渠縣投入產業資金2.71億元、公益性幫扶資金2069.67萬元用于產業振興發展、基礎設施提升、人才教育培訓等重點項目,同時,積極參與紅原等6個欠發達縣域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3.16億元,有效助力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下一步,華電四川公司將持續幫助欠發達縣域改善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基本醫療基礎設施和安全飲水基礎設施,培育縣域特色高原生態農牧產業鏈,加大清潔能源投資力度,引導資本、技術、信息等各類要素向欠發達縣域集聚。(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露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