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2日,許世友用一種十分平靜的語氣,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起長征過草地時的往事:“我同陳昌浩吵了一架,我吵不過他,當時真恨不得掏槍出來。后來經過任弼時、張國燾的調解才算了?!?/strong>
接著,許世友又自我評價了一句,“我那時野蠻得很!”這話是解釋,也是為當年的自己懺悔,怎么能生出這么暴戾的想法。
我們先來說說許世友跟陳昌浩之間的交往。他晚年回憶革命戰爭的半生,說了不少人的好話,對陳昌浩卻是評價不高。一是他認為陳的軍事指揮水平不夠好,二是覺得他的革命信念不穩固。
講前者,許世友可以舉一場戰斗做例子。那是1935年12月,陳昌浩命令許世友,帶一個團去峽口阻擊薛岳。當時薛岳率7個師來,準備配合川軍,將紅四方面軍壓迫到一個狹小的地形全殲。
許世友認為守峽口最好擺五個團,兵力不夠三個團也勉強可以。陳昌浩不同意,認為薛岳的風格是穩扎穩打、碉堡戰術,肯定不會把主力直接壓上來的。許世友再三陳述自己的理由,但陳昌浩不聽。許世友只得聽從。
最后的結果是,薛岳一次就投入九個團的兵力,瘋狂猛攻峽口。許世友派去的那個團,寡不敵眾,戰斗失利,全團傷亡超三分之二,團長、政委全部犧牲。
峽口一丟,紅四方面軍就擋不住了敵軍了,被迫邊打邊退。戰后,陳昌浩請許世友喝酒,順帶道歉檢討,許直接冷眼相待,頂了句:“打了這樣的敗仗,還喝什么酒??!”
許世友太心痛了,頂在峽口的那個團,是他麾下的主力團,白白犧牲了這么多優秀的指戰員,才只拖住了一會。這是巨大的判斷失誤,導致的戰略失誤,影響深遠。
許世友在回憶錄中說,自己之前都沒打過敗仗,就因為陳昌浩堅持己見,導致自己吃了這個敗仗,這個仗陳昌浩要負責。
而“革命意志不堅定”一說,是因為西路軍失敗后,徐向前、李先念等人冒著一定的風險,歷經千辛萬苦都選擇回延安,繼續革命;陳昌浩則返回湖北老家,再回延安已經是1937年8月下旬,時隔半年。
張國燾、陳昌浩和徐向前是紅四方面軍的三巨頭,當時因張和西路軍等問題,紅四方面軍的軍政干部處境不佳。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陳昌浩犧牲或遇到什么困難了,后來得知他回家待了半年,包括許世友在內的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憤怒,有種遭到背叛的感覺。許世友等人最需要他站出來說點什么、做點什么的時候,他卻在家。
長征過草地的那次爭吵,許世友實在是氣瘋了,但也可以理解。紅四方面軍走過三次草地。說是草地,其實還有許多水草沼澤泥潭,根本不存在路,一望無際。一不小心沒踩到草甸,看錯了踩到沼澤、泥潭里,就會把命丟下。還有下雨等惡劣天氣,以及糧食不足無從籌備、天氣寒冷沒有御寒衣物、大量毒蟲毒蛇蚊子等糟糕事。
這種情況下,許世友情緒崩潰也是正常,更何況少林出身的他,有著些許江湖中人的脾氣。
許世友的性格脾氣,跟他指揮作戰的風格如出一轍。1941年3月中旬打牙山,許世友戰前動員,虎著臉、咬著牙說:“此次戰斗只許進、不許退。動搖軍心,殺頭。消極避敵,殺頭。見死不救,殺頭,臨陣脫逃,殺頭?!?/p>
5年后膠東軍區出發打靈山,天上好像要下雨了,參謀長就問許世友:“下雨了,還打不打?”參謀長想的是,下雨了炸藥會受潮,可能會出現子彈、炮彈打不響的情況。
許世友反問道:“下不下刀子?”參謀頓時愣住,不知如何回答。許世友一臉不高興地說:“不下刀子,就給我打。就算是下刀子,也得給我打!”
別以為這是許世友的魯莽,其實他想得很明白:打靈山萬事俱備,走到一半因為下雨打道回府算什么事?而且我軍參謀都認為下雨要回去,敵人肯定以為我軍不會來,警戒會松懈,但我軍來了,可能一個猛沖,就能將措手不及的敵軍消滅。
許世友有句名言,是他擔任華野9縱司令的時候說的:“什么戰術?打進去就是戰術。”實際上這是半截話,后面還有一半:“不要講起來頭頭是道,打起來一道不道。”
許世友愛槍,醫院看病也帶著,把槍放床頭。一位護士給他量血壓,看到槍后嚇得半死,扭頭就跑。最后是許世友的老部下,時任301醫院政委劉賢庭找他做工作。許世友這才不情不愿地把槍塞枕頭底下,嘴里嘟囔著:“大驚小怪?!?/strong>
許世友帶槍真不是耍威風,純粹是戰場上下來的習慣。直到1985年病重搶救,他的枕頭底下仍有一支手槍。工作人員也沒有強行拿走,他們已經有些了解許世友了,知道有槍許司令更安心。
從某些方面講,許世友很像關羽,“傲上而不辱下”,對比自己身份、地位越低的人越好說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