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北京。
自從妻子李伯釗住院,楊尚昆只要有時間,就必定陪在病床前。但病魔無情,盡管醫生想盡辦法為李伯釗延長生命,李伯釗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全家人的陪伴下,年僅74歲的李伯釗離開了人世。正當醫生準備將遺體推入太平間時,許久沒有說話的楊尚昆忽然發了火:
“尸骨未寒,讓我們再多坐一會兒!”
眾人面面相覷,紛紛退出了病房。楊尚昆起身坐到了病床前,輕輕拉著李伯釗的手,回憶起二人半個多世紀的相伴時光……
楊尚昆出生在四川潼南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在四哥楊闇公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楊尚昆追隨四哥到了重慶,并加入了共青團,次年轉入共產黨員后,楊尚昆根據組織委派到了上海。
一次,楊尚昆到國民通訊社看望老鄉,結果剛進門就遇到警察查封,楊尚昆因此被關進了拘留所。在被關押的犯人中,楊尚昆看到了一張熟悉的面孔,她就是當時只有十五六歲的李伯釗。
李伯釗出生于重慶一個貧苦的知識分子家庭,比楊尚昆小兩歲。13歲考入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后,李伯釗受著名共產黨人蕭楚女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逐漸傾向革命,經人介紹加入共青團。
楊尚昆的六妹和李伯釗是同學,兩人經常在一起玩,因此楊尚昆在重慶期間就認識李伯釗。后來李伯釗由于反對反動知識分子當校長,被反動當局勒令退學,組織上便派她到了上海。
因為有看守在,楊尚昆沒有和李伯釗打招呼。從拘留所脫身之后,楊尚昆將李伯釗被捕的消息向組織作了匯報,才得知李伯釗到了上海后,被安排在工人區擔任平民夜校的教員。
由于在工作上初見成效,李伯釗被反動當局察覺,并伺機將其逮捕。共青團組織正通過濟難會積極營救她。
李伯釗出獄后,組織上為了保證其安全,決定送她前往蘇聯學習。離開上海的那一天,楊尚昆等人雇車將李伯釗送到黃浦江畔,目送她登上了前往蘇聯的郵輪。沒過多久,楊尚昆也到了蘇聯,和李伯釗在中山大學再度相遇。
1929年暑假,楊尚昆和李伯釗等一批中山大學同學在蘇聯海濱療養,期間二人經常在一起散步談心,心也逐漸靠在一起。后來楊尚昆送給李伯釗一件女式西服上衣,便成了兩人的定情信物。
不久,楊尚昆和李伯釗在莫斯科結婚。
1930年,李伯釗受組織安排,回國從事工人運動。次年年初,楊尚昆不顧共產國際的一再挽留,毅然回國和李伯釗在上海團聚。然而沒過多久,李伯釗又被派往蘇區工作,一對新人再度分離。
直到兩年后的春節,楊尚昆到了瑞金,才又見到李伯釗。此時的李伯釗已經是蘇區的“赤色明星”,整天為革命的文藝宣傳事業忙得不可開交,夫妻二人盡管同在蘇區,卻也難得見上一面。
1934年紅軍開始長征后,楊尚昆和李伯釗共同踏上了征途。遵義會議后,紅軍四渡赤水突入云南,楊尚昆在途中不幸負傷,周恩來特意安排李伯釗帶擔架隊參加救護,順便照顧楊尚昆。
自從長征開始后,楊尚昆和李伯釗就一直沒有見過面,如今負傷之后反倒重逢。楊尚昆得知是周恩來的安排后,主動謝絕了好意,讓李伯釗帶領擔架隊返回中央工作團。
渡過金沙江之后,主力紅軍在會理附近休整,楊尚昆所在的紅三軍團奉命攻打會理。戰斗打響前,李伯釗帶領宣傳隊到紅三軍團慰問,正在處理公務的楊尚昆聽到那熟悉的歌聲,當即寫了便條讓通訊員給李伯釗送去。
不大一會兒,李伯釗來到軍團部。正在和楊尚昆等人研究作戰方案的彭德懷,見到李伯釗后打趣她“情報準確,直接就摸到了軍團部”,還拿出冰糖招待她。而李伯釗則趁機請求參加攻城,楊尚昆也為妻子求情。
彭德懷見狀,破例允許李伯釗留在指揮所觀戰,還專門騰出時間和空間,讓楊尚昆和李伯釗說說“悄悄話”。
懋功會師之后,張國燾力主西進,企圖實現其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野心。為了保證紅軍的團結,毛主席決定調楊尚昆去陳昌浩那里報到。張國燾致電陳昌浩要求率軍南下后,毛主席等人決定帶著中央單獨北上,并叮囑楊尚昆將總政治部的干部帶出來。
為了不引起陳昌浩的懷疑,楊尚昆派警衛員給李伯釗送信,讓她立刻返回總政治部,結果等了好幾個小時不見警衛員回來。眼看著約定的時間已到,楊尚昆狠了狠心決定不等了,率領部隊追趕毛主席。
等楊尚昆追上了大部隊,仍不見李伯釗和警衛員的蹤影。毛主席聽說此事后,皺著眉頭說:“不妙啊,賠了夫人又折兵!”
果然,毛主席這句話言中了。楊尚昆派去送信的警衛員迷失了方向,等天亮才將信送到李伯釗手上。李伯釗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急急忙忙往回趕,等到了前敵指揮部,卻見不到紅一方面軍的人,李伯釗還被繳械關了起來。
就這樣,李伯釗在張國燾的裹挾下被迫南下。第二次過草地之后,李伯釗找朱德訴苦,朱德堅定地告訴李伯釗,如果張國燾還打紅旗,就繼續跟他走;如果打白旗,就跟他斗爭到底。
自此,李伯釗更加努力工作,通過文藝宣傳提高戰士們的覺悟。第三次過草地后,李伯釗想辦法拿到了張國燾另立“中央”的會議記錄,為后來清算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做出了貢獻。
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后,已經在一年前到達陜北的楊尚昆,派警衛員將李伯釗接到了保安,夫妻二人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終于又團聚在一起。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李伯釗始終在文化宣傳的崗位上工作,而楊尚昆則出任北方局副書記,協助劉少奇建立根據地,戰斗在前線。一對夫妻分分合合,直到新中國成立,才在北京安了家,一家人真正生活在一起。
從1945年開始,楊尚昆就一直擔任中辦主任一職,直到60年代初,而李伯釗則繼續投身文化事業,歌劇《長征》就出自李伯釗的筆下,之后還被改編為話劇。
1966年,楊尚昆被調往廣東擔任省委書記,之后被撤銷了一切職務。李伯釗受牽連工作受阻,身體也遭受到極大的損害,在幽禁中憑借記憶,對《長征》繼續修改創作。
從1978年開始,楊尚昆繼續留在廣東工作,而李伯釗則回到北京,繼續帶病創作??紤]到她的身體狀況,組織上給她派來助手,經過數年的耕耘,對于歌劇《長征》的改編終于完成,并定名《北上》。
遺憾的是,《北上》問世三年后,李伯釗就被病魔奪去了生命。一對夫妻歷經磨難,卻難得相聚,終究還是天人永隔。在李伯釗的骨灰盒上,楊尚昆刻下了八個大字:
“終生伴侶,永恒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