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解讀《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一、二章。
在第二部結束的時候,孫少平終于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到銅城大牙灣煤礦做挖煤工人。
第三部開篇,路遙用了整整一章來介紹煤礦。這里我就擇要摘錄幾段文字,有個基本了解。
銅城無銅,出產的卻是煤。
這城市沒有白天和夜晚之分,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激動不安地喧騰著,像一鍋沸水。
這里有大西北首屈一指的煤炭企業——所產煤炭不僅滿足了本省工業的需要,而且還遠銷全國十七個省市。
銅城雜居著全國二十四個省市籍貫的人——其中以河南人為最多,幾乎占了三分之一。因為人多,連這里的公眾交際語言都用河南話。
《平凡的世界》里“河南人”特別重要,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的命運都與河南人密切相關。
而在路遙的筆下,河南人也非常值得尊重,除了有一個河南師傅冒充內行燒磚差點把少安搞破產,其他河南人都挺不錯。
這里是這樣介紹的:
河南人豁達豪爽,大都直腸熱肚,常用震天價的吼聲表達自己的情緒。好斗性,但拳腳之爭常常不訴諸國家法律仲裁,多由斗毆雙方自己私了。
由于他們有著艱難的生存歷程,加之大都在鐵路和煤礦干粗活,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儉節約的雙重生活方式。
知道銅城產煤了,還不知道的是,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余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在那些相距十來里路的煤礦里,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
而這還只是煤礦世界的一半。它的另一半在大地幾百米深處。路遙這段描寫充滿了沉重的感情:
在那里,四通八達的巷道密如蛛網,連接成了別一個世界。大巷里礦車飛奔,燈火通明;掌子面炮聲轟響,硝煙彌漫;成千上萬的人二十四小時三班倒,輪番在地下作業。
他們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用超強度的體力勞動,把詩人們稱之為“黑金”的東西從巖石中挖掘出來,倒騰在飛速轉動的煤溜子上。
于是,這黑色的河流就源源不斷從井下流到井上,從地面流進車廂,流向遠方,然后在某個地方精靈般地變為看不見的電流,使得機器轉動起來,使得我們的生活和整個世界都轉動起來……
當我們在輝煌的燈火下舒適地工作和學習,或摟著女伴翩翩起舞,盡情享受生活的時候,的確,我們也許根本不會想到在這樣一些荒涼的山溝里,在幾百米深處的地下,這些流血流汗、黑得只露兩排白牙齒的黑人為我們做了些什么。他們的創造是多么驚人!
遠的不說,僅銅城礦務局三十年間掘進的巷道,就相當于三條從銅城到北京的地下隧道;所開采的煤炭裝上三十噸位的火車皮,可以繞地球赤道兩圈還多——而每百萬噸煤同時要獻出兩三條人命啊!
在那個年代的條件下,煤礦不傷亡人是不可能的:
他們對這一切都視為平常,不會組織個什么報告團,在鮮花和鑼鼓聲中給世人夸耀他們的功績。更不會幸運地收到愛慕英雄的少女們寫來的求愛信——恰恰相反,再沒有比煤礦工人找對象更難的了!
孫少平就是要來這里。
回想一下第二部,我們知道,孫少平為了能夠來這里,是動用了田曉霞的關系的。不然他還沒這個機會呢。
不單單是他動用過關系。孫少平其實是一起來到這里的人中最沒有“關系”和“背景”的。
只有他是純粹的農民子弟。其他人的父親不是公社領導,就是縣市的部長局長。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那得考慮書中所寫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看了路遙的解釋就明白了:
在黃原各地,男人在門外工作而女人在農村勞動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國的政策是子女戶籍跟隨母親。因此,有些干部雖然當了縣社領導,他們的子女依然是農民成份。
即使他們大權在握,但國家有政策法規卡著:如今不準在農村招工招干。這些人只能干著急而沒辦法。現在好不容易煤礦破例在農村招工,當然就非他們的子弟莫屬了。
吃煤礦這碗飯并不理想,但好歹是一碗公家飯。而大家都知道,公家的飯碗是鐵的。
再說,只要端上這飯碗,就非得在煤礦吃一輩子不行?先混幾天,罷了調回來另尋出路!有的人自己的子弟剛招工還沒有到礦,就開始四處活動著打探關系了——對他們來說,孩子到煤礦那僅僅是去轉一圈而已。
孫少平是來參加工作的,別人是來“鍍(黑)金”的。
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為了“編制”來的。讓孩子進編制,到如今還是父母們最傾向的選擇吧。
還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以為大牙灣煤礦“一定是個好地方”,“未來的一切在他們的想象中都是光輝燦爛的”。
孫少平呢,樂觀到甚至只拎了那只初走黃原時從老家帶出來的破提包,里面是幾件舊衣服,幾雙破鞋爛襪,還有曉霞送他的床單。
這就是全部了。原來的舊被褥送給了可憐的攬工伙伴“蘿卜花”,曉霞送他的那床新被褥給了上大學的妹妹,攬工時買的那只大提包也讓哥哥帶回家里了。
這跟其他帶著皮箱或包銅角的大木箱,帶著兩套以上被褥的“工友”們比起來,可實在太寒磣了。
結果當然是被現實狠狠打臉。他們要去的大牙灣,在離銅城還有四十華里東面的山溝里。
他們住宿的地方,是“幾孔磚砌的破舊的大窯洞,里面一無所有。地上鋪著常年積下的塵土;墻壁被煙熏成了黑色,上面還糊著鼻涕之類不堪入目的臟物”。
第一頓飯,是一碗燴菜,三個饅頭,連湯都沒有。
而次日早晨一看大牙灣的整體面貌,“人們臉上那點本來就不多的笑容頓時一掃而光”:
夜晚燈火造成的輝煌景象消失了。太陽照出了一個令人失望的大牙灣……礦區顯出了它粗獷、雜亂和單調的面目。
這里沒有什么鮮花,沒有什么噴泉、林陰道,沒有他們所幻想的一切美妙景象。有的只是黑色的煤,灰色的建筑;聽到的只是各種機械發出的粗野而嘶啞的聲音。
房屋染著煙灰,樹葉蒙著煤塵,連溝道里的小河水也是黑的……大牙灣的白天和夜晚看起來完全是兩回事!
不過,在大部分人都有點灰心的時候,孫少平心里卻高興起來。因為這地方正和他的情況統一了:
在嬌生慣養的人看來,這里又臟又黑,沒有什么詩情畫意。但在他看來,這卻是一個能創造巨大財富的地方,一個令人振奮的生活大舞臺!
孫少平的這種想法是很自然的,因為與此相比較的,是他已經經歷過的那些無比艱難的生活場景。
看到了吧,孫少平的強大,正體現在這里。
他是真的相信,“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可是都到這份上了,命運居然還要跟孫少平開玩笑——幸好只是一個小玩笑,一個小小的波折。
在入職體檢中,平常身體素質極好的少平,竟然測出了高血壓。
這其實并不是他的身體問題,而是心態問題。因為體檢不通過是要原路送回的。孫少平怎么可能回去呢?又能回哪里去呢?
他甚至在想了,“如果他真的被煤礦辭退,他就去銅城謀生:攬工,掏糞,掃大街,都可以……”
就這么的,無謂又高度的緊張之下,查血壓時,“高壓竟然上了一百六十五”。
當然,第二天還有復查,如果再通不過,那就注定成不了煤礦工人了。
如果這事兒發生在同來的其他人身上,恐怕就坐等回家了,但孫少平的強大又體現出來了。他絕不“坐以待斃”,他要主動解決這個問題:
他想,他決不能這樣被動地等待命運的宰割。在這最危險的時刻,應該像偉大的貝多芬所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會使我完全屈服!
至于孫少平又怎么通過了這個考驗,那就是第三章的事了,咱們下次聊吧。
(網圖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