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14日,中國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WuXi Biologics)以約1.68 億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其位于德國勒沃庫森的藥品(DP)工廠出售給日本泰爾茂株式會社(Terumo Corporation)。該交易預計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內完成,需滿足慣例成交條件完成。
圖源:藥明生物官網
泰爾茂:日系 CDMO 的進擊之路
Guide View
這座德國工廠曾為拜耳資產,2020 年藥明生物以相同價格將其購入,并投入資源進行大規模擴建,使產能從 1.2 萬升提升至 2.4 萬升。工廠配備先進的無菌灌裝線和凍干制劑設備,年產能可達 1000 萬瓶,占地面積約 1.3 萬平方米,現有約 150 名員工,交易完成后這些員工將全部轉入泰爾茂旗下。
圖源:藥明生物官網
有人對藥明生物 “原價買原價賣” 的操作存疑,實則公司預計收購與擴建成本低于此次出售價格,且公司在新加坡規劃建設大型 DP 廠,新澤西也有小型 DP 廠正在運營,因此認為出售該工廠對自身業務和財務無重大影響。
藥明生物表示,剝離勒沃庫森工廠契合其長期增長計劃,有助于聚焦在新加坡打造大規模全球 DP 制造能力。
此次收購對泰爾茂意義深遠。該工廠將成為泰爾茂合同研發與生產組織(CDMO)業務首個海外基地。泰爾茂計劃以此為依托,在 2030 年前實現全面投產,積極承接歐洲大型制藥企業訂單,滿足全球尤其是歐美地區對 CDMO 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
歐洲匯聚了羅氏、諾華等世界制藥巨頭總部,泰爾茂將以德國工廠為支點,拓展海外業務。
作為全球醫療器械領軍企業,泰爾茂 2024 財年業績表現穩健,銷售額同比增長 10%,心血管系統設備與慢性病管理產品成為增長核心。在北美、歐洲等成熟市場,其高端產品獲得認可,并于 2024 年首次斬獲海外制藥企業訂單,全球化戰略初顯成效。
泰爾茂大力發展 CDMO 業務,提供與藥物匹配的容器和給藥器具一體化服務,此次收購符合其 CDMO 業務全球化的長期戰略。
目前,泰爾茂的主要客戶是日本國內的制藥企業,該公司目前在日本的Kofu、Fujinomiya和Yamaguchi工廠運營CDMO設施。2023年12月,該公司擴大了Yamaguchi的產能,并正在Kofu建設一條新的生產線,預計在2025財年完成。隨著此次對德國工廠的收購,未來該工廠將生產預灌封注射器,進一步完善泰爾茂的業務布局。
藥明生物:全球布局下的戰略調整
Guide View
藥明生物近期的工廠出售舉措,是其全球產能優化戰略推進中的重要一步。公司錨定未來總規劃產能近 50 萬升的目標,其中海外產能占比將達 40%,正依托覆蓋全產業鏈的 CRDMO 平臺,在全球范圍內穩步構建產業版圖。
圖源:方正證券
在藥明生物的全球布局中,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作為其發展根基,承載著關鍵生產職能。無錫馬山基地、浙江基地等多個重要生產據點,為公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于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區,投資興建占地 13.5 公頃的 CRDMO 中心。該中心預計新增 12 萬升生產能力與 1500 名員工,建成后將強化公司服務亞太及全球市場的能力。今年3月藥明生物位于新加坡大士生物醫藥園的一體化 CRDMO 中心開工奠基,進入建設階段。
歐洲區域同樣是藥明生物全球戰略的重要板塊。愛爾蘭生物基地三個生產設施均獲愛爾蘭健康產品監督管理局(HPRA)GMP 認證,已成功完成多個 16000 升規模 PPQ 生產,并于 2024 年開啟商業化生產。
自 2021 年商業化元年起,藥明生物生產項目數量持續攀升,2023 年達 24 個。其中,愛爾蘭基地商業化生產服務需求旺盛,產能爬坡超預期,2025 年產能接近飽和;德國生產基地年產量達 1000 萬瓶。憑借歐洲地區的良好表現,2023 年藥明生物歐洲營收占比從 2017 年的 4.03% 躍升至 30.18%。
北美市場方面,藥明生物投資 3 億美元在馬薩諸塞州伍斯特市建設生產工廠,預計 2027 年竣工。伍斯特基地(MFG11)將打造生物藥未來工廠,配備 6 個 6000 升 SUT 生物反應器連接單一下游生產線,實現高產出與自動化,建成后將與新澤西州克蘭伯里基地(MFG18)、波士頓研究服務中心形成聯動,構建起美國境內從研究到商業化生產的端到端服務體系。
從財務數據來看,2024 年藥明生物全年營收 186.75 億元,同比增長 9.6%;純利 39.45 億元,同比增長 10.5%。剔除新冠相關收入后,非新冠業務仍實現 13.1% 的同比增長,臨床前研究服務收入更是同比提升 30.7%,占總收益的 37.8%,成為增長主引擎。
分地區收入中,北美地區表現亮眼,收入達 106.96 億元,同比增長 32.48%,占比 57.3%;歐洲與中國收入分別為 43.23 億元、28.20 億元,占比 23.1%、15.1% 。
圖源:藥明生物官網
業務規模上,截至 2024 年 12 月底,藥明生物助力客戶研發生產的綜合項目達 817 個,含 21 個商業化生產項目;未完成訂單總額達 185 億美元,其中 3 年內未完成訂單為 37 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將去年的增長部分歸功于現有產能和新擴建產能的利用,包括歐洲生產基地的產能提升。然而,2025年以來,藥明生物已經是第二次出售工廠。
今年1月初,藥明生物全資子公司藥明海德宣布出售其愛爾蘭疫苗工廠給默沙東,總交易金額約為 5 億美元(36.57 億人民幣)。預計相關交易將在 2025 年上半年滿足慣例交割條件完成。彼時藥明生物表示,出售旨在資產變現,提升資產效率與利潤,同時聚焦蘇州疫苗基地發展。
這一系列動作,無疑釋放出藥明生物在全球布局下戰略調整的強烈信號,未來公司將持續優化產能配置,在生物制藥領域謀求更長遠的發展。
日本 CDMO 的動態與潛在競爭威脅
Guide View
Grand View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日本CDMO市場規模預計到 2030 年將達 207.6 億美元,2025 - 2030 年復合年增長率為 7.77%。多重因素共同驅動著這一市場的增長。
圖源:Sphericalinsight
制藥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為加速藥物開發流程,傾向于尋求外部專業資源,CDMO 憑借在藥物開發、生產和測試方面的專業服務,成為制藥企業的重要合作伙伴。例如,2022 年 3 月藥明康德推出四環素激活自沉默腺病毒(TESSA)技術,以提升細胞和基因治療藥物中腺相關病毒的生產效率。
從市場結構來看,2024 年活性藥物成分(API)領域以 81.14% 的占比主導市場。藥物開發競爭激烈、對端到端 CDMO 服務需求增長,疊加 API 制造技術進步、生物制藥行業發展以及老年人口增多,共同推動該領域發展。同時,政府對仿制藥的推廣以及行業設施擴建,也為 API 領域增長提供助力,如住友化學株式會社于 2022 年 3 月升級工廠,提升小分子藥物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能力。
應用層面,因日本癌癥負擔重,2024 年腫瘤學領域在 CDMO 行業占據主導地位,再生產品和病毒療法在癌癥治療中的獲批,以及全球癌癥病例增加,將進一步拉動該領域增長。此外,受老年人口增加影響,青光眼藥物需求預計上升,使青光眼細分市場成為預測期內增長第二快的領域。
在企業層面,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FDB)作為日本 CDMO 龍頭,自成立便將業務重心投向歐美市場,通過在美國、英國、丹麥等地布局關鍵生產線,打造規模效應與良好口碑。
近年來,富士的擴張動作尤為頻繁:2021 年投資 8.5 億美元擴產基因治療產能,英國產能提升 10 倍,并推出獨創的連續生產系統;同年宣布投資超 20 億美元建立北美最大的 CDMO,還在波士頓新建工廠。2022 年,富士在丹麥和英國的擴建項目投資達 20.35 億美元,通過收購重組蛋白公司、細胞療法基地等,持續在 CAR - T 療法生產發力,并與 ChimeronBio 合作鞏固 RNA 領域優勢。即便在 2023 年全球 CDMO 企業普遍進入調整期,富士仍保持擴張態勢,提出 2025 年財年收入達 2000 億日元、2030 年度業務營收增至 5000 億日元、年增長率達 20% 的目標。
今年 4 月 22 日,富士還與再生元達成超 30 億美元、為期十年的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其在 CDMO 領域的地位。
圖源: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 官網
除富士外,日本其他企業也在積極布局 CDMO 業務。
2019 年 4 月,味之素整合此前收購的多家公司,組建新的味之素生物制藥服務公司;同年,日本 CMIC CMO Co., LTD 宣布與 Aprecia Pharmaceuticals, LLC 合作并擴大服務范圍。近日,黑石集團以數億美元收購日本第一大 CRO 企業 CMIC 60% 的股份,旨在加速藥物研發和審批,滿足日本老齡化社會對創新藥物的需求。此前,貝恩資本以 33 億美元收購日本制藥公司 Mitsubishi Tanabe Pharma,也凸顯了私募股權對日本醫藥市場的關注。
圖源:CMIC官網
此外,2016 年 AGC 旭硝子收購多家生物制造企業。
2017年,Bushu Pharmaceuticals Ltd.將其部分制藥科學/CMC業務(即現在的Spera Pharma, Inc.)剝離給武田制藥后,日本最初的合同組織之一、與山德士、諾華和日本鹽野義制藥(Shionogi & Co .)有“附屬關系”的武田制藥擴大了其能力。
日本政府為改善 “藥品流失” 問題,啟動監管改革,提高藥物開發和上市審批效率,但企業仍需解決在日本市場的盈利模式問題。日本市場準入聯盟(J - ENTRY Consortium,簡稱 JEC)為中型或小型資產公司提供了解決方案。
武州制藥憑借 26 年 CDMO 業務經驗,獲得多國監管機構 GMP 認證,并加入日本市場準入聯盟 JEC,助力解決企業在日本市場的商業模式難題。
日本 CDMO 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這對中國相關產業形成潛在競爭威脅。中國需密切關注日本 CDMO 市場動態,加快自身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提升在全球醫藥產業鏈中的競爭力,以應對來自日本的挑戰。
結語
Guide View
面對日本 CDMO 企業日益增強的國際化布局與持續擴張,中國 CDMO 企業更需積極應對。同時,需密切關注日本在 API、生物制藥和細胞基因療法等領域的動向,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在全球 CDMO 產業格局中穩固并強化自身地位。
參考來源:
[1]公司官網/網絡新聞
[2]藥研網
[3]醫藥投資部落
[4]醫健趨勢
[5]醫麥客
[6]方正證券
[7]Grand View Research
[8]Outsourcedpharma
[9]Fiercepharma
[10]格隆匯
制作策劃
策劃:Whale / 審核校對:Jeff
撰寫編輯:Whale / 封面圖來源:網絡
媒體合作 | 微信號:GuideView2021
投稿轉載 |13291812132(同微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參考文獻如上,如對文中內容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如需轉載,請郵箱guideview@guidechem.com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