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安徽合肥的登山者李煥龍。
我在這里誠摯邀請大家
去我的家鄉合肥湯池旅游。
天上瑤池,人間湯池。
正在珠峰大本營等待窗口期的李煥龍,準備
沖擊世界第一高峰8848.86米的珠穆朗瑪峰,
打算在世界之巔宣傳家鄉,
表達對于家鄉廬江的熱愛。
在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寒風呼嘯,氧氣稀薄,李煥龍正在營地進行適應性拉練,等待一個合適的窗口期向世界之巔發起挑戰。“海拔高、空氣稀薄,但我的身體狀況還不錯。”5月14日晚,李煥龍在電話中略喘粗氣向記者介紹其準備情況。
李煥龍的登山生涯始于對強健體魄的追求。1976年出生的李煥龍在大本營內算是年齡較大的攀登者,“營地里比我大的恐怕不超過三四個。”盡管已年近五旬,但他仍保持每天凌晨4:30起床、5點跑步的習慣,每個月28天的堅持讓他倍感自豪,“體能是人的第一能力,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沒有體魄,一切都是空談。”
李煥龍告訴記者,在做下攀登珠峰的決定前,他并沒有登山的經驗。2019年,在經歷了一些人生的低谷后,他開始反思,去探索生命的價值和體驗,也正是從那時起珠峰成為了他另一個維度的心靈歸處。去年,他成功登頂一座6000米級山峰,為珠峰之行積累經驗。但真正的考驗發生在此后攀登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他在更換路繩錨點時因安全鎖未及時掛扣險些滑墜,這也是他死亡最接近的一次。“山會告訴你,敬畏比勇氣更重要。”他回憶。
2025年4月9日,在抵達拉薩后,李煥龍和團隊用四五天適應高原,隨后進駐珠峰大本營。在拉練中,他一度到達7028米的北坳營地,期間主要進行徒步耐力拉練和攀冰技術訓練,從而適應高海拔、惡劣天氣以及技術需求。5月9日重返大本營后,他進入漫長的等待期,“窗口期就像等一朵花開,急不得。”
當被問及為何49歲仍要登珠峰時,李煥龍直言,他此前一直在江蘇從事工程建筑行業,在事業、物質上已無遺憾,但生命需要體驗“活著的感覺”。站在雪線之上,會重新思考人類有多渺小,又有多堅韌。掛斷電話前,李煥龍又大口喘了幾次氣,呼嘯的風聲夾雜其中,但他的聲音卻十分清晰,“珠峰不會因為我的年齡降低高度,但我可以用腳步證明——生命的海拔,從來不由歲月決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