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持續迭代進步,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越來越高,而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也代表著一個新的時代開始。在市場容量沒有明顯增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則意味著以油車為核心力量的傳統汽車品牌在市場份額層面要面臨被蠶食,毫無疑問,合資品牌和傳統豪華品牌是重災區。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合資品牌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明顯下降,而且還伴隨著價格體系的崩塌,不管是廠家的一口價策略,還是終端的大幅度降價,都意味著之前那種依靠品牌溢價賺取超額利潤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合資品牌也只能用更低的價格配上用戶的消費慣性,才能在市場層面和國產新能源汽車一戰,所以本質上來講,現在國內很多合資品牌還是比較慌的。
日前,我們拿到了著名數據監測機構威爾森(WAYS)給出的2025年3月國內一二線城市增換購特征品牌去向——合資品牌置換去向。這張表格一出來,場面還是相當令人驚嘆的,我們看到,威爾森提到的10家合資品牌,用戶選擇置換新車的品牌,其中有9家用戶都首選比亞迪,只有豐田一家,一二線城市用戶選擇新車的時候,用戶首選本品牌的比例是最大的。
而且大家通過圖表可以看到,這9家合資品牌的用戶,選擇置換新車,最多的用戶選擇了比亞迪,位列第二位的置換品牌,也未必是本品牌。比如本田、日產用戶選擇了豐田,別克、福特、馬自達用戶選擇了特斯拉,現代、雪佛蘭、起亞用戶選擇大眾。這些品牌用戶置換新車,首選比亞迪,第二選擇也不是本品牌,說明這些品牌的用戶黏性非常低,基本上買一次就不會再買了。
而關于比亞迪能夠在這些合資品牌用戶置換的新車型品牌中,成為絕對意義上的首選,其實原因也是比較復雜的。首先就是價格層面,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比亞迪品牌的新車,不管是插混還是純電,基本上都是強勢品牌中價格處于中低段位,比如百公里加速只要2.7秒、支持兆瓦閃充的漢L EV頂配,車長達5050mm,只要不到28萬元,宋Pro(參數丨圖片)的終端價格,最低不到9萬元,整體購買門檻,在同級別中比較低,吸引了很多用戶。
當然,還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比亞迪善于將一些之前只能出現在高端車型上的配置給平民化了。2月份比亞迪推出全民智駕戰略,將高速NOA和包含自選車位和離車泊入功能的全場景智能泊車,全系引入,搭載車型最低售價不到8萬元;之后上市的秦L EV等車型,10多的價格就裝配車載冰箱,而比亞迪的云輦C+路況預瞄,在其他很多二十萬的車型上也沒有出現過。所以這些配置和功能的下放,讓很多用戶樂意花比較少的錢,體驗更加豐富的配置和功能,尤其和啥都沒有的合資品牌中低端車型相比。
最后自然就是比亞迪的品牌了,對于一二線城市來說,大家嘗試新鮮事物的欲望,相比于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來說,肯定要強烈得多,這一點已經是共識,無需贅述了。新能源汽車本來就是新興事物,而且市場上品牌眾多,很多用戶也會出現挑花眼的情況,而比亞迪作為國內最早轉型新能源汽車,且整體技術比較強勢的品牌,其實能夠給予消費者的信心相對是比較足的,至少比亞迪短期內不會倒閉,基本不可能成為絕版車車主和接盤俠,這一點也非常重要。
所以本質上來講,合資品牌的衰落,就是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功勞”,而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絕對意義上的銷量冠軍,自然也成為了很多合資品牌車主“擁抱”新能源汽車的首選品牌。按照現在的趨勢,未來幾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將會進一步“撕裂”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逼迫它們跟隨國內品牌快速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