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釣魚佬永不空軍”,這句話說得真不假。
“釣不到草魚就釣鯉魚,鯉魚沒有就釣鯽魚,鯽魚沒有就釣小白條,小白條再沒有,就找找周圍有沒有辣椒、茄子、小香瓜。如果這些都沒有,那也得趴下來喝口水再走。”
這是網絡上流傳的一段對垂釣者的真實寫照,你可能永遠也想不到,他們在下一次拋竿后,會帶來啥樣的“驚喜”。
一、河南釣魚男子:魚沒釣到,意外挖出“古幣”?
2025年5月14日,河南一位男子(@王)在賈魯河釣魚時,眼瞅著就要空手而歸,但沒想到在河邊用小鏟子挖了一下,竟挖到幾枚形狀有些奇怪的“金屬樣物件”。
看到這幾個形狀怪異的東西,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就是“古幣”。在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前,古代的錢幣就是這樣奇形怪狀的。
“賈魯河除了魚沒有,別的什么都有。”釣魚男子看到這幾個疑似“古幣”的東西,感嘆道。
這幾個東西,到底是啥?
我對著視頻截了一張圖,然后用識圖軟件識別了一下:從外形上判斷,果然是一種古幣,而且是著名的“第布八百”。
從男子挖出來的“古幣”上,隱約可以看到四個字,拿它和網絡上已知的古幣對比一下,發現確實和一種叫作“第布八百”的錢幣外觀高度一致。
從圖中隱約可以看出來,男子在河邊挖到的“古幣”,上面的文字和2000年前出現的“第布八百”很相似。
如果真是上面的“第布八百”,那豈不是要“一夜暴富”啊?
據悉,“第布八百”是公元9年,王莽篡漢之后鑄造的一種錢幣,做工精良且存世不多,有很高的價值,市場價少說得幾十萬。
其實,賈魯河不止一次出現過類似“古錢幣”,網傳2022年5月份,在賈魯河開封段有人挖到不少光緒年間的銅幣,曾引得不少群眾前來“尋寶”,以至于當地文物部門不得不介入調查。
二、網友熱議:這古幣看著像是上周的
釣魚男子在河邊疑挖到“古幣”的視頻,發布到網絡上后,不少網友也湊過來看熱鬧。
從包漿和皮殼上來看,男子挖到的“古幣”稍微顯得有些新,看著并不像是經歷了2000年的風霜洗禮。
對此,有網友調侃道:“只有兩種可能,不是商周的就是上周的。”
這位網友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如果是真的“第布八百”,也不可能是商周的,而是漢代的一種錢幣。
當然,還有網友調侃稱:“有可能是本周的。”
“這一看就是現代工藝品啊。”一位浙江網友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確實如此,這幾枚“古幣”無論從外觀的新舊程度上,還是鑄造工藝的精美度上,都無法和2000年前的“第布八百”相比,應該是一種現代的工藝品。
一位河南網友看后說道:“這種‘布幣’品相再好,也沒有這么清晰的。”畢竟經歷了2000多年時間的洗禮,青銅鑄造的錢幣可能已經被侵蝕得面目全非,不可能如此清晰。
所以,釣魚人挖到的這玩意,大概率就是網友們所說的那樣:可能是上周的。其實在網絡上,花幾塊錢就能買到一套這樣的“工藝品”。
三、“第布八百”到底是個啥?
既然說到了“古幣”,那么很多網友肯定會對上面的這種“第布八百”充滿好奇,它到底是啥意思呢?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做一名釣魚類的博主真難,啥都得懂一點)。
話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對錢幣的形狀也進行了統一,將之前的各種“刀幣”或“布幣”,統一改為外圓內方的銅錢,這樣既方便攜帶,又便于管理。此后,各個朝代的錢幣大都沿用了這一習慣。
但在歷史上總會有那么一些小插曲,比如在西漢末年,發生了“王莽篡漢”的歷史事件。王莽上位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重新鑄造錢幣,他共鑄六泉、十布,其中“第布八百”就是“十步”里面的一種錢幣。
除了“第布八百”外,還有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次布九百和大布黃千。
按當時的貨幣制度,一枚“第布八百”可以兌換五銖錢共計800枚。
可以說,這種像一把鏟子的錢幣,在2000年前就已經是價值不菲。
如果放到現在,一枚品相好的“第布八百”,少說也值半套房。所以,你認為“釣魚佬”會有這么好的運氣嗎?
注:本文信息來自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