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募完35億的祥峰,又募了個5億天使基金。
在募投雙殺的這幾年,若論機構募資的持續性和健康程度,祥峰算是個正面案例,而且每支基金都有可圈可點之處。
2022年,當中國GP扎堆奔赴新加坡找新錢新故事的時候,這家坡縣最老牌GP反手募了5億美元基金,要加倉中國市場。2024年,人民幣募資接近冰點的年份,祥峰完成了超35億元的人民幣早期VC基金募集,算是業內年度規模最大之一。
最近,祥峰又完成了一支比早期更早的天使基金,規模超過5億元。不過這不是“投早投小”的跟風之作——早在2020年,祥峰就募了首支天使基金,規模4億元人民幣。
對于機構而言,這是一種自然的策略延續。但放在行業中審視,這支基金又生出了更強的前沿性和時代性。
本期天使基金募資用時一年左右,LP陣容與首期差異不大,老LP復投比例很高,同時引入了新的產業投資方和地方政府引導基金。
名為天使基金,投資階段勢必更早,主要集中在天使和pre-A輪。投資方向與祥峰一貫關注的賽道高度重合——芯片半導體、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另有小范圍的前沿拓展,比如量子計算、光計算等。
如今一級投資都在往兩頭走,“投早”幾年前就是顯學了,無可厚非。但業內投早的出發點,多是從回報稀薄的后期往前走走,博個更高的收益空間,或者從投局部發展成total capital。祥峰本就專注并擅長投早,現又往“更早”邁一步,路徑也不是從主基金切出份額,而是用一支獨立的基金。
老規矩,先說結論:
1. 在流動性不足的一級市場,A輪之前的“吸低”最有空間、最有市場,近期不斷有VC把天使基金、孵化作為新工具和策略補充,在“投早投小”精耕細作;
2. 人民幣LP正變得更加細化,對不同階段基金的訴求和匹配分化顯著,策略區隔是個大趨勢;
3. 拉長周期來看,提前找準站位,找準狀態,穩定輸出,有時比跟著外界變化頻繁做調整更加高效。這也是慣于“守正”的祥峰,這兩年卻頻頻出成績的關鍵因素。
“守正”
這些年一級行業的變化迅猛,大家都在不斷奮力適應、思考邊界。這家新加坡老牌GP卻罕見地少在策略、打法上做變化。自2015年摒棄單一LP策略開啟獨立募資,同時把投資主線穩扎在半導體、機器人賽道,守著經典VC的打法,中間多個主題輪動,也少見跟風或動作變形。
用合伙人夏志進的描述,祥峰“過去十年做的事差別不大”。在求新求變的一級市場,這種做派比較少見,看起來難免有點old school,某種程度是一種“守正”。
在上個月投中峰會的一場圓桌,有嘉賓拋出一個關于耐心的觀點“賺到錢,自然就耐心了”。與耐心一樣,“守正”同樣是奢侈、有前提的,得有持續的正反饋,得耐得住寂寞,得知道這條路是正確的。
祥峰的投早,形式雖是獨立的天使基金,仍是“守正”的體現——并非在邊界、角色上做突破,而是在自身擅長并得到驗證的板塊,做得更深、更細。具體的表現是,天使基金和VC基金同一批人馬,在團隊、策略、方法上沒有區分,更貼切的定位是多個抓手或工具。
參見2020年的首期天使基金,階段性成績不錯。4億元規模,投了二十多個項目,帳面浮盈已經達到約2.5倍。
幾個代表項目值得一說,名氣最大的是松靈機器人,成立于2016年,是李澤湘教授在松山湖機器人基地的孵化項目。2021年祥峰與紅杉、五源在孵化輪之后的第一輪投進并連續加碼。短短4年過去,松靈機器人已符合上市申報標準。
從幾個項目不難看出祥峰天使基金的模式。具體來講,基金是相對長線的5+5基金周期,瞄準企業的首輪或第二輪融資,追求10%以上的更高占股,ticket size幾百萬到兩三千萬不等。
這與主基金形成了鮮明的策略區隔。祥峰VC基金主投A、B輪及成長期,金額基本3000萬起步,擇優追加。
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兩支基金的劃分是pre-A輪。A輪通常被視作已有產品雛形的輪次,pre-A剛好卡在產品前夜,是高度“非共識”的節點,也是回報分化的節點。
這就不難理解單做一支天使基金的出發點了 —— LP適配定是重點考慮因素,這也是祥峰的一貫做法。祥峰中國2008年成立,2020年才募第一期人民幣基金,“慢”的緣由就是相匹配的成熟LP數量不足,還需要等。天使與VC基金的LP在風險、回報、項目偏好、流動性上勢必有差異,對直投、投早有更強的意愿,不同基金可以更好平衡訴求。
邊界得以拓展,投早的優勢就水到渠成了——覆蓋更早的天使階段,意味著更長的項目生命周期,更強的話語權,更合理的估值,更高的占股,以及更大的回報空間。
這是如今一級最活躍、最有施展空間的地帶了。最新的投中4月VC/PE報告顯示,A輪及更早輪次的融資數量已經占比高達61.8%。拿結果說話,A輪前后也是祥峰最出成績的“舒適區”——地平線,祥峰在2016年A輪投資;宇樹機器人,2020年Pre-A輪;芯馳,2019年pre-A輪。
一個巧合,就在幾天前,一家已經兩三年不做一級配置的市場化LP前來討論,想重新考慮配置一級天使基金,理由是現在非熱門賽道的項目估值普遍低,是個不錯入手機會,天使基金是個“最性價比”的選擇。
客觀來講,當下的天使基金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優勢。一是退出。根據行業反饋,相較于VC基金,LP對天使基金的“退”普遍沒有過大壓力,畢竟IPO行情是輪動的,更長周期的天使基金有充分的籌碼拿時間換空間。
二是估值。當下投資主題有過于扎堆的現象,按業內說法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海量資金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和AI兩個領域,估值、融資火熱,其他賽道則相對冷淡。祥峰一以貫之,投資以半導體為主的硬科技早期,一定程度上規避高估值泡沫的處境。
把規則擺在前面
另有兩點值得一提。
一是兩支基金有策略協同,但在退出上各自獨立。
為了快速解決部分退出難題,業內有機構使用關聯基金接盤自家到期基金,來延長退出周期的現象,祥峰卻謹慎規避了這一點。
在我們近期和祥峰合伙人夏志進的對話中,對方明確表態,出于LP利益和價格公允性的考量,天使和VC基金之間雖有一定協同,比如VC基金可以加注前者投資的項目,但不會“接盤”天使基金的項目,二者在退出上相對獨立,分別以IPO、老股轉讓、S基金交易等方式各自退出。
把原則擺在前面,把難題前置,不輕易讓自身陷入短期利益的模糊地帶,這是職業投資人的專業態度,也算得一種長期主義的身體力行。
二是祥峰在天使基金的定位。
這幾年“投早投小”盛行,不少機構嘗試用新工具來解決問題,不止一家FA或VC正在嘗試孵化。祥峰在首期天使基金提過“天使+孵化”的概念,本期思路更清晰了,有兩點高度明確:一是不做角色移位,雖是天使投資,但祥峰的角色明確在財務投資人,專注項目研判,不肉身下場搞孵化;其次,天使基金不只“投人”,不會只因創始人背景或big name就盲目出手,而是要有成型想法的團隊,拿錘子招找釘子。
回頭來看,表面看著穩穩當當、不出奇招的祥峰,這幾年不斷在募、投上出成績,頻頻踩在時代的“點”上。站位肯定是繞不開的前提,提前行業幾年早早扎進硬科技,下功夫、不貪心。狀態對了,大勢一到,就水到渠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