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發布月壤研究新進展
月球背面太空風化更強烈
(左)嫦娥五號、嫦娥六號、Apollo、Luna任務的著陸點(引自Li et al., 2024)。 (右)微隕石撞擊引發的太空風化卡通圖。
5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地空學院黃方團隊和秦禮萍團隊合作,通過對比嫦娥五號和六號返回月壤樣品的硅同位素數據,揭示了月球背面相比于正面有更強烈的太空風化特征。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太空風化是月球表面物質長期在宇宙射線、太陽風、微隕石撞擊等因素作用下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對月球表面物質的成分和結構具有顯著影響。
為深入評估月球正反面的太空風化的效應,研究團隊利用中國科大先進的同位素分析技術,對嫦娥五號和六號返回的月壤樣品進行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測定了來自月球正面和背面樣本的硅同位素組成。研究發現嫦娥六號巖屑的硅同位素組成略重。這個差別可能產生于太空風化作用中微隕石撞擊過程。
分析表明月球背面采樣區經歷了更為強烈的太空風化作用。這種風化程度的差異可能與更長的暴露時間、更快的微隕石撞擊速率或更高的撞擊頻率等因素相關。
據了解,2024年6月,我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順利完成了人類首次從月球背面采樣的壯舉,帶回了來自月背的“土特產”。本次中國科大基于嫦娥六號月壤的研究成果,為理解月球正反面太空風化過程的差異提供了新的非傳統穩定同位素證據,有助于完善月球表面物質演化模型。
- 來源: 合肥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